「人成即佛成」與「善門入佛門」

太虛大師著名偈頌:「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當中的「人成即佛成」,表達出「即人成佛」的「人生佛教」理想;意味著做好人的本分事,人格的圓滿即是佛格的成就,品德涵養成為佛教修行的重點。

又如印順導師所說:「菩薩道所有經歷的過程,可略分三個階段:一、凡夫菩薩,二、賢聖菩薩,三、佛菩薩,[1]可知即便凡夫,也可以是菩薩,凡夫眾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而為初發心菩薩,此初學菩薩尤重於十善或十信,而以「十善菩薩」稱之。

「十善菩薩」的基本概念,我想跟證嚴法師「善門入佛門」的修學理想應是一致的。慈濟志工遵行「慈濟十戒」,即在佛教五戒的基礎下,延伸出自身的「十戒」規範,可說以道德實踐之「善門」為始,漸走向智慧啟悟之「佛門」。

如此說來,「人成即佛成」與「善門入佛門」,或可說是相似或相近意涵,意即「善門入佛門」,多少表達了「人成即佛成」的修學理想,以「十善」為做人基礎,進而因悲憫之心不安不忍世間苦痛,從利他助人朝向菩薩行,一點一滴、一步一腳印由「善門」進入「佛門」、修學佛法,開展以慈善為特色的佛教修行法門。

相關文章   「以情相牽」、「以法相會」之「善門入佛門」


[1] 《佛在人間》(CBETA 2023.Q3, Y14, no. 14, p. 100a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