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講記-丙 通阿毘達磨大乘經

丙 通阿毘達磨大乘經

阿毘達磨大乘經中薄伽梵說:法有三種:一、雜染分,二、清淨分,三、彼二分。依何密意作如是說?於依他起自性中,遍計所執自性是雜染分,圓成實自性是清淨分,即依他起是彼二分:依此密意作如是說。於此義中以何喻顯?以金土藏為喻顯示。譬如世間金土藏中三法可得:一地界,二土,三金。於地界中土非實有而現可得,金是實有而不可得;火燒鍊時,土相不現,金相顯現。又此地界,土顯現時虛妄顯現;金顯現時真實顯現,是故地界是彼二分。識亦如是,無分別智火未燒時,於此識中所有虛妄遍計所執自性顯現,所有真實圓成實自性不顯現。此識若為無分別智火所燒時,於此識中所有真實圓成實自性顯現,所有虛妄遍計所執自性不顯現;是故此虛妄分別識依他起自性有彼二分,如金土藏中所有地界。

「阿毘達磨大乘經中」,「說」一切「法有三種:一、雜染分,二、清淨分,三、彼二分」,這一切法三分的見解,佛陀「依」什麼「意」趣要這樣說呢?這是依依他的安立三性而說的。「於依他起自性中」,隨染的「遍計所執自性」的一分,就「是雜染分」的一類;在依他起性中隨淨的「圓成實自性」的一分,就「是清淨分」的一類;「即」此「依他起」性本身,不定屬某一邊,那就「是」有「彼」染淨「二分」的一類。

關於依他起,本論確是說虛妄雜染,是染種所生的三雜染,虛妄分別為自性,是亂相,是亂體,但又說他是通染淨二分的,說得最明白,就是這《阿毘達磨大乘經》。

「於此」三自性為三類法的意「義中」,且「以金土藏為」譬「喻」來「顯示」它。藏是界義,等於現在所說的礦;礦中蘊藏多量礦產,所以稱為藏。「譬如世間金土藏」──金礦「中」,有「三法可得:一地界,二土,三金」。地是堅性的能造大種,土與金是所造的色法。在金礦沒有掘發鍊淨以前,「於地界中」,只見土而不見金,所以「土」是「非實有」的,卻顯「現可得」;「金是實有」的,反「而不可得」。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土與金雖都可說是實有的,但這裡的意見是這樣:金是實在不變的,縱然雜在土中,或把它粉碎,它的質量,仍然是那麼多,所以說是實有的。土卻不同,金從土中鍊出以後,金中不再有土的成分了,所以說它是非實有的。在採發後,加以「火」的「燒鍊」,這「時」,非實有的「土相不現」,而實有的「金相」就「顯現」可得了。這樣,當「此地界」的「土」相「顯現時」,就是「虛妄顯現;金」相「顯現」的「時」候,就是「真實顯現」。而含有土金兩法的「地界」,就「是」具「彼」虛妄真實的「二分」。

「識亦如是」以下,是合法。這識,真諦譯作『本識』,這雖只一字之差,卻大有諍論。奘師門下,都以為這識是八識,八識都是依他起,在虛妄分別的依他起上,執為實有,就是遍計所執性。離遍計所執性而顯的空性,是圓成實。真諦譯作本識,是富有一心論的意趣。在取性本識中,染習所現的能取所取的轉識,雖然是染種所生,是依他,但從它的能取所取關涉上,是雜染的遍計執性。所以有時說『七識是分別性』。若本識離去染習,解性與無漏聞熏現起的一切,是清淨的真實性。從本論的體系看來,談轉染轉淨,或是單從轉識的能所上說,或是從本識的因果上說,其實可以綜合的。現在從依他的中心,所知依賴耶具二分為義識,與安立見相,作一綜合的解說:在虛妄分別心,「無分別智火未燒時」,就是世間生死隨染的階段。取性的賴耶識,無始來與戲論的熏習融為一味,從它現起虛妄的見識與相識。在從種所生的意義上,它固然是唯識為性的依他起,但它是虛妄,亂相,亂體,能所交織成的遍計所執性。因轉識的遍計,熏成遍計所執種子,又攝藏種子在賴耶中;連一切種識在末那的認識中,也成為遍計所執性。所以說:「於此識中所有虛妄遍計所執自性顯現,所有真實圓成實自性不顯現」。「此識若為無分別智火所燒時」,就是從凡入聖到究竟滿證的階段。因聽聞法界等流的正法,熏成聞熏習,解性賴耶識開始活動。因加行無分別智的觀察唯識無義,聞熏習力漸漸的增盛起來,引生無分別智,正覺無義的真實性。但這時,不但賴耶中的染習還很多,就是從種所現的根身等,也還都是雜染的。這樣的無分別智久久熏修,賴耶中的取性染習漸盡,淨智漸增,到最後,一切雜染都清淨了,解性賴耶與淨智融然一味,為一切清淨法的所依。這清淨識不是虛妄,一切都名為圓成實性。所以說「於此識中所有真實圓成實自性顯現,所有虛妄遍計所執自性不顯現」。這「虛妄分別識」,就是「依他起自性」,可以「有彼二分」,正與「金土藏中所有地界」一樣。

【附論】地論師把依他起解說為真妄和合,與這譬喻很有共同的意義。遍計是虛妄的,圓成是真實的,依他是染淨間的連繫,當然具有虛妄真實的二分。所以說,獨妄不成依他,獨真也不成依他,真妄和合才成為依他。我覺得,依他是唯識的,唯識是無義的。唯識的真相,與無義本來不能截成兩橛。但在凡夫位上,它永遠與義合流,所以它是虛妄的。到成佛,無義的唯識本相,才能全體顯現,不再有絲毫的妄染,它是真實性的。它隨緣無性,妄心派,從生死位中識的虛妄分別出發,特別發揮了依他起的雜染。但久而久之,一分學者,幾乎忘卻了識的虛妄,從遍計性的熏習,就是戲論習氣,或遍計所執種子而來;於是連成佛以後,還覺得識是虛妄的。其實,就是妄心派,在說明轉染成淨,也非談依他通二分不可。依他具二分的真妄和合論者,只是從已證真實性的聖人識的見解出發,特別發揮了依他的無義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