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s

從學者心行中論三乘與一乘

出處:釋印順,《佛法是救世之光》,新竹:正聞,1998,頁144。
摘要:

佛法的因機設教,三乘一乘,都在學佛者的心行上立論。所以如忽略這點,以為那部經是大乘,那部經是小乘;或者說那部法是三乘,那部法是一乘,都是不相干的!學大乘法而證小果,墮入外道,這是常有的事。學者如修學大乘,修學一乘,應時時檢點自己心行。看看自己的發心如何──為了生死,還是為度眾生?行踐如何──還是修出離行,還是慈悲六度行?悟解如何─ ─還是取相滯有,還是即心空而入無生?雖然一切眾生終究是要成佛的,是要入一乘平等大慧的,但未到這步田地,決不因為讀一乘經,學一乘法,就算一乘行者了!

研讀佛法最優先次第——「得要」(建構修學佛法經緯圖)

印順導師博通三藏,世所欽佩,他老人家研讀佛法的經驗及提供的「修學次第」(如下所引),值得我們參考學習。以個人為例,筆者早年跟隨先父學佛,曾囫圇吞棗讀了一些淨土宗及禪宗典籍,但均一知半解,而於整體佛法更是不得宗要,後來讀了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及《佛法概論》這二本「綱要書」以及《妙雲集》其他論著,才於佛法全貌有一概要了解。但是對於不同經論間,在義理上的矛盾,卻仍有滯礙之處,之後再讀印順導師的《印度之佛教》、《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等有關印度佛教思想史方面的論著,另外瀏覽了《印度哲學宗教史》(日人高楠順次郎等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以及「南傳佛教史」、「中國佛教史」及「西藏佛教史」等佛教史相關著作,才真正打開眼界,疏解了法義上的困惑。

因此,筆者以為,若先於佛法有一概要的認識,則能對「共法」(各宗各派共同所依之教法)得一佛法總綱之鳥瞰,而知道佛法的重心,均是要解答「眾生為何會生死流轉及如何得涅槃解脫」的大問題,從而了解它的「修道次第」。

先從歸依人間的那位佛陀開始吧!

出處:呂凱文著,〈印順導師的禮物:華人佛教的新地標〉,《法光月刊》第189期,2005年6月。
摘要:

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所試圖對治中國佛教舊傳統,除了太虛大師所謂的「死鬼佛教」之外,還包括天台、華嚴、禪、淨等中國佛教主要宗派的天化、神化思想和信仰。印順導師這種不拘於民族情感所蔽,而重視印度歷史現場那位人間佛陀教導法源性的精神,的確與任何鍾情於「嚴重脫離史實」舊佛教傳統是相當不同的。這點必須在此強調。
姑且不論印順導師晚期著作中,試圖將「大乘法源」與「人間佛陀」接軌的嘗試是否成功。僅就印順導師依《阿含經》作為判定如來藏(即佛性)是「別教」的根本教據,並全面整理與探究人間佛陀教導原貌,試圖讓普遍未受到中國重視的人間佛陀重現世間。我認為這是印順導師為華人世界帶來的一項最重要的禮物,也是全球化視野下,華人佛教定位的「新地標」(new landmark)─ ─以「人間佛陀」為中心。
先從歸依人間的那位佛陀開始吧!

教育: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bl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