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s

參訪(三):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台中華雨精舍)

參訪(三):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台中華雨精舍)

    第三次及第四次之參訪,要特別感謝性瀅法師的慈悲,她鼓勵我不必太擔心導師的身體,有問題儘量請示導師,並且親自在現場幫忙筆者傳譯導師鄉音難解之處

請示導師「無生法忍菩薩忍而不證」及「法住智與涅槃智」疑難問題

請示導師「無生法忍菩薩忍而不證」及「法住智與涅槃智」疑難問題

 

印公導師慈鑒:

      不久前,在《佛教新聞週刊》看到昭慧法師為  導師代筆《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之介紹文章──「尊重古說,推翻新論」,文中敘及導師感喟「可惜我老了!寫不動了!」之報導。弟子心中不忍,然而今日卻又冒然敬致此函,實有不能已於「研求佛法並實踐佛法之熱誠」之驅動力,尚請 導師諒宥。

      弟子自六十二年接觸《妙雲集》並於六十四年歸依導師以來,常浸沐在您老人家之智雨悲光之中,從中確立了人生之新方向,佛法之新生命。六十九年迄今,亦常隨緣跟隨宏印法師及慧瑜法師學習佛法並盡一己微力傳播《妙雲集》等巨著中文字般若散放之生命光輝,在自修與師友共聚切磋中,亦有一絲絲的體會。在未向導師請示弟子之疑難前,敬請先容弟子以孺慕感恩之心報告一己之愚見:

一、早期對於佛法之知見尚稱堅定,然於實踐性則若存若亡,近年來,自忖有較深的生命投入……,相信終此一生應可確定不移於佛法僧三寶之淨信(心中常浮現不忘導師所示「不管那天翻地覆,於所信不移」之教誨),並願親身學習初期大乘「利他中自利」之精神。居於俗家,於親眷、事業、名利有強烈之「非我所」之警覺……祈導師護念!

參訪(二):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四日(台中華雨精舍)

參訪(二):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四日(台中華雨精舍)

    筆者於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致函印順導師請示疑難問題,一月九日接導師函示:「……來問問題不多,但解說不易。寫答深感不易,如居士有事來北部,於台中回晤,討論,則較為容易且更詳細。」一月十四日即與慧瑜法師共赴台中。

 

「筆者請示問題」之信函:

印公導師慈鑒:

      不久前,在《佛教新聞週刊》看到昭慧法師為  導師代筆《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之介紹文章──「尊重古說,推翻新論」,文中敘及導師感喟「可惜我老了!寫不動了!」之報導。弟子心中不忍,然而今日卻又冒然敬致此函,實有不能已於「研求佛法並實踐佛法之熱誠」之驅動力,尚請 導師諒宥。

參訪(一):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四日(台中華雨精舍)

參訪(一):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四日(台中華雨精舍)

      因為研讀《妙雲集》等問題(尤其是「無生法忍」的意義)以及宏印法師發起主持的「清涼文教基金會」將於該年八月成立,特別請慧瑜法師帶領法友們參訪印順導師。

 

問:大家今天來,除了有一些研讀妙雲集等問題想請教導師以外,想先請導師開示:在這個時代的學佛青年,應有怎樣的認識?(共同提問)

聖者的足跡

                              聖者的足跡

 

      吾人居處的婆娑國土(堪忍的世間),經上說的是「五濁惡世」;一切充滿了煩惱、動盪不安。然而,人生的寶藏、宇宙的真理,能令眾生永處清涼的安穩之道,亦不離吾等週遭,因此佛陀肯定的教示我們:「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雜阿含二九九經》),奈以眾生「無明之所覆,愛結之所繫」,於是「世間常冥,無有明照,唯有長夜,純大闇苦現於世間……。如是如來、應(供),等正覺出於世間,說苦聖諦現於世間,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現於世間,不復闇冥,長夜照明,純一智慧現於世間」(《雜阿含三九五經》)。讀經至此,怎不令佛弟子們追念世尊的恩德!儒家們讚頌「微仲尼,萬古如長夜」。然而,孔子周遊列國,不能見重於執政者,致有「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感嘆。人天導師瞿曇大沙門降生於印度,悲風智雨遍於恆河兩岸乃至五印,王侯將相、販夫走卒,咸蒙法益,無盡法焰,傳至於今,亦明照吾人迷昧,乃真正萬古之明燈。

如果佛陀再來人間──解讀《阿含經隨身剪輯》

如果佛陀再來人間──解讀《阿含經隨身剪輯》

      一些具敏銳觀察力的有心人士,對於當前的社會,列出一張共同的體檢表──「這是一個不確定的時代」:一切都充滿著不可控制的因子,它反映出社會的失序現象及人心高度的困頓、匱乏與不安。就佛法的立場來說,「世間的不確定(不安穩)」是人生的如實真相;然而矛盾的是,期盼「確定」卻又是人類普遍性內心深處,根深蒂固須臾不可磨滅的世紀大病。這麼一來,人類的幸福似乎是沒有了指望,在這人類的危機中,佛法將很有可能扮演一項人類心靈重建工程的角色,因為,在過去歷史的軌跡中,佛陀曾經成功地教導弟子們一套直指人心消除焦慮煩惱的修行方法。如何自利與利他或契理與契機,就有待佛弟子的任重道遠了!

大乘三系對如來藏之不同解說

大乘三系對如來藏之不同解說

 

一、就大乘三系(性空唯名系、虛妄唯識系、真常唯心系)而言,我們可以發現,在原始阿含經與部派佛教中可以探索到其淵源,而真常唯心系(即如來藏說),則是大乘佛教的不共法:佛法中通常所講的業、輪迴、性空、緣起,都還是小乘中所共有的,唯有如來藏這一教說,為小乘所沒有的大乘特義,所以太虛大師說為「大乘不共小乘的特質」;而印順導師則稱其為「別教」。如來藏說在發展中結合了阿含經的「心清淨,為客塵所染」(成為如來藏之自性清淨心);另引入大眾部之「如來色身實無邊際……諸佛壽量亦無邊際」說;通過「法身遍在」、「涅槃常住」(此為佛弟子對於佛陀涅槃以後,永恆的懷念而引發之思想)及「華嚴」等大乘經之「法法平等」、「法法涉入」等思想孕育完成。

 二、大乘三系即大乘佛法對於「生死輪迴」及「涅槃解脫」二大問題的不同說明。

  (甲)真常唯心系之如來藏說

佛法芻言

佛法芻言

 

      「得人身,聞佛法」,我們這一生總算沒白來。於人身,世尊有「盲龜浮木」、「爪上土大地土」之喻;於佛法,則有「百千萬劫難遭遇」之警策。在五濁惡世說甚深難信之法,調伏剛強眾生,世尊亦有「疾入涅槃」之慨,所以吾等可謂「善根宿植」而有以獲此希有之學佛因緣。

      既歎因緣之殊勝,則學佛行者基本上對於佛法必須有正確的認識,如此方能把握學佛之正觀,入寶山而不空歸。佛學並非一門空玄的學問;理論上的佛法不足珍貴,所謂「如理作意,法隨法行」,有了理上的悟解,再加上實踐的信願,才不致流於空談。

《人間佛教的聞思之路》自序

《人間佛教的聞思之路》自序

 

      三、四年前,宏印法師曾鼓勵我將過去發表的文字編輯成書,當時我的想法是:累積的文字並不多,能夠提供讀者饒益的恐怕有限。於是向法師回報:「等過了五十歲,思想更凝定了再說!」去年八月,崧修與我一同赴美參加「同淨蘭若」的佛法度假,回程時順道參訪紐約莊嚴寺,途中,李祖鵠學長告訴我們:「如果你們有文章能結集起來成書,美佛會這邊可以考慮助印!」那時,學長的話,倒也放在心上。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bl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