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以人類為本而志度一切有情」

人類為本與一切有情的辯證

大乘佛法所顯揚菩薩道的修行實踐,在今日以「人間佛教」的解行模式開展之,亦即「人間佛教」的主張,可說是大乘菩薩義理精神的當代呈現,皆重於深入人間、走入人群的入世修行。然「人間佛教」在現今台灣佛教雖蔚為風潮,然批評仍時而有聞,因走入人間、隨順世間而淺俗化;俗化和淺化似乎是「人間佛教」揮之不去的陰影。然不同的人間佛教固然有俗化之可能,然印順、證嚴師徒二人之「人間佛教」,反而是為了因應、對治俗化;意即,不是印順導師、證嚴上人的「人間佛教」導致俗化,而是正有賴於此一型態的「人間佛教」來防範及導正,使不致於走向俗化,如印順導師著述對於中國佛教的評判反思,其一在於反思俗化的發展。[1]

另外,人間佛教也被視為淺化或窄化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的高度、廣度和深度,認為佛法應是關懷一切有情眾生,怎能僅限定於人間?誠然,印順法師多次強調「人」的身份,在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性,表示釋尊之教乃「志度一切有情而特以人類為本」,[2]而認定「人類為本的佛法」。[3]然印順法師雖認為佛法以「人類為本」,但非畫地自限認為佛法僅局限於人的關注,自我矮化而「落於人本之狹隘」(如太虛大師所批評);亦即印順法師之以人為本,但卻不是以之為全部,而是從人類為本到一切有情,[4]因此亦可言「特以人類為本而志度一切有情」。

相似的,證嚴上人雖效法地藏王菩薩的精神,救拔地獄苦難眾生,誓願阻擋眾生在地獄門口之前,使其不受惡道的罪業之苦,而要眾生不受地獄果報,就必須於人間施行教化和度化,使其不致於造業墮落;[5]也因此相對於神秘化、神鬼化的信仰傾向,證嚴上人所引領的佛法知見與佛教修行,即顯發出人間、人文、人道等色彩,當然其中一部份亦是受到儒家思想影響,如《論語》所說的「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 

  事實上,「志度一切有情而特以人類為本」以及「特以人類為本而志度一切有情」,兩語句雖存在差異,但所有表顯的意思應是一致的,只不過重點擺放不同。印順法師強調佛法修學之「此時、此地、此人」,認為大乘佛教之「遍十方法界,度一切有情」,心量雖廣大,卻有「本末先後」之辨,否則「言高行卑」,反而荒誕不切實際,因此而說「釋尊之為教,有十方世界而詳此土,立三世而重現在,志度一切有情而特以人類為本」;然事實上,其應無異於釋尊之為教,詳此土而有十方世界,重現在而立三世,特以人類為本而志度一切有情」,看似不同重點的強調,卻是表達一致的意涵。 

  這也符合佛法「人身難得」的基本認知,認為善道太樂不想修行,惡道太苦不能修行,唯人間之不苦不樂、亦苦亦樂適合修行;因此其他有情眾生,復回人的身份才易於發心學佛。[6]因此,菩薩即便「眾生無邊誓願度」,或者效法地藏王「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然佛教作為「解脫」而非「救贖」的宗教,度盡地獄眾生的大願,仍有待眾生地獄惡報之苦盡甘來,還復人身才得以度化修行之。此外,所謂的「八難」──修學佛法的八種障礙,都表達出「身不由己」、「生不逢時」等之限制無奈。所以不只是五道或六道之過善、太惡,不宜修行,即便生在「人道」,身處邊地亦無緣親近佛法,以及盲聾喑啞也不利聽經聞法,或因聰明自誤而看輕佛法等,皆成為學佛的阻礙。 

  總之,印順、證嚴師徒二人的「人間佛教」並未窄化、淺化佛教的信仰實踐,反而是在現世中追求理想實現,回到人之為人當下的時空場域(「此時、此地、此人」),進而發心立願──「特以人類為本而志度一切有情」,如此成了「人間佛教」之思想實踐特色。

相關文章 即人成佛    「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1] 詳可參林建德,<抉擇」與「傳承」:印順和聖嚴對於「中國佛教」的兩種立場>,收在《人間佛教研究》第七期(2016),頁185-190

[2]《印度之佛教》:「時治唯識學,探其源於《阿含經》,讀得「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句,有所入。釋尊之為教,有十方世界而詳此土,立三世而重現在,志度一切有情而特以人類為本。釋尊之本教,初不與末流之圓融者同,動言十方世界,一切有情也,吾為之喜極而淚。」(Y33pa2)

[3] 可見《佛法概論》:(Y8p4) 對於人間佛教「人類為本」,印順法師在《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亦表示:「在國難教難嚴重時刻,讀到了『增壹阿含經』所說:「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回想到普陀山閱藏時,讀到『阿含經』與各部廣『律』,有現實人間的親切感、真實感,而不是部分大乘經那樣,表現於信仰與理想之中,而深信佛法是「佛在人間」,「以人類為本」的佛法。」收在《華雨集第四冊》(Y28p3)

[4] 如印順法師說:「佛法不但是人類的,而且是一切有情的。佛法所要救濟的,是一切有情,所以學佛者應擴大心胸,以救護一切有情為事業。這是佛法的廣大處,如菩薩的悲心激發,不惜以身喂虎(本生談)。然而佛在人間,佛法的修學者與被救護者,到底是以人類為主。如基于自他和樂共存的道德律,殺生的罪惡,對于人、畜生、螻蟻,是有差別的;對于畜生、凡夫、聖人的布施,功德也不同。如忽略這普度一切有情而以人類為本的精神,如某些人專心于放生──魚、蛇、龜、鱉,而對于罹難的人類,反而不聞不問,這即違反了佛法的精神。」《佛法概論》:(Y8p174)

[5] 此可見證嚴上人之《法華經》開示(第789集),網址:https://www.daai.tv/master/wisdom-at-dawn/P12220789 2023.07.31取用

[6] 印順法師說:「佛法雖是為一切眾生的,一切眾生皆成佛的,但仍以人類為本;其他眾生,要到人的地位,才能發心修學而成佛。」《勝鬘經講記》(Y3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