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大乘瑜伽師

  另一派,於西元三四世紀間,從經部譬喻的瑜伽師中分化出來──「一分經為量者」(成業論),折衷於阿毘達磨與譬喻經學,接受大乘空義及真常不空的唯心大乘,發展為迴小歸大的大乘瑜伽師,無著為重要的傳宏者。等到從禪出教,集出『瑜伽師地論』等,後學者也就化成法相唯識學,偏於義理的精究了。推溯大乘瑜伽的淵源,可得二人,即離婆多與彌勒。

  大乘瑜伽論,本為瑜伽師,從瑜伽觀行中心,擴大組織而成。瑜伽論的禪觀,總相為遍滿所緣,淨行所緣,善巧所緣,淨惑所緣;這是頡隸伐多傳出的瑜伽綱目。如『瑜伽論』(卷二六)說:「曾聞佛告長老頡隸伐多:諸有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能於所緣安住其心,或樂淨行;或樂善巧;或樂令心解脫諸漏:於相稱緣安住其心,於相似緣安住其心,於緣無倒安住其心,能於其中不捨靜慮[P211]」。瑜伽論,與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都不出乎這一瑜伽綱目。「曾聞」,是傳說如此,並非──展轉傳來的──『阿含經』所有。頡隸伐多,或譯離婆多,離越,離曰等,是著名的禪師。『增壹阿含經』初,讚說四眾弟子各各第一時說:「坐禪入定,心不顛倒,離曰比丘是」。「樹下坐禪,意不移轉,所謂狐疑離曰」。『分別功德論』(中)說:有兩位離曰:一名禪離曰,一名疑離曰。禪離曰(即離婆多),舍衛國六年樹下坐禪,不覺樹的生與枯;受波斯匿王請六年,不知主人的名字,這是怎樣的專精禪思!『增壹阿含經』「頭陀品」,說離越在祇洹寺,六年不動,坐禪第一。『中阿含』『發起牛角林經』,佛讚他「常樂坐禪」。然而這樣的大禪師,古典的『雜阿含經』,沒有說到,這似乎即是七百結集中的上座離婆多。

  疑離越,見於律典。『十誦律』說:他見石蜜和麨而不喫石蜜(卷二六);見晒缽有津膩出來,而疑犯宿食(卷三七);見羹中有生豆而不敢再喫(卷三八)。關於飲食方面,非常的拘謹多疑。有部的『雜事』(卷五),也說「疑頡離[P212]伐底」,不敢喫豆羹。『五分律』也有不喫石蜜事;說他到極冷的陀婆國,不敢穿屣,因而凍壞了腳趾(卷二一)。『毘婆沙論』(卷一八一)也說:「臥具喜足,如頡戾伐多」。這是生活刻苦,持戒謹嚴,拘守多疑的大德。

  依『分別功德論』說:禪離越與疑離越,都有樹下坐禪,六年不動的傳說。也許本是一人,經律兩記而傳說為二人。從古代的傳記中看,離婆多與罽賓,有著特別因緣。罽賓有離越寺(智度論卷九;大莊嚴經論卷一五),是有名的賢聖住處。有人「為離越作小居處」(舊雜譬喻經上)。傳說「罽賓有離越阿羅漢」(雜寶藏經卷二),疑離越也曾到過大風雪的陀婆國。離婆多在北方的罽賓,為一極有名的傳說人物。瑜伽觀行,即由離婆多所傳,應與此人有關。如解說為離越寺所傳的瑜伽行,也許更為恰當。然而,這還是遠源的聲聞瑜伽。

  彌勒,被稱為『瑜伽論』主。無著從兜率天的當來補處彌勒菩薩處,得到大乘的瑜伽,為從來一致的傳說。『解深密經』的「分別瑜伽品」,也是佛為慈氏(彌勒)說的。這到底是否歷史的事實,這可以從三方面說:[P213]

  一、『中阿含經』,釋尊授彌勒菩薩記,為佛教界眾所周知的釋迦會上菩薩(然或者以為,這實是七百結集中的大德)。佛滅五百年而大行的大乘,當然會與彌勒有關。『毘婆沙論』(卷一五一)即有這樣的傳說:「佛於一時,與慈氏菩薩論世俗諦,舍利子等諸大聲聞,莫能解了」。北印度,對於彌勒的信仰極深(參看後說),傳說末闡提(或訶利難陀)於陀歷建彌勒像。大乘瑜伽者,推尊為從彌勒而來,可作為佛教傳說中的事實。

  二、從瑜伽師(禪師)的傳授說,罽賓確還有彌勒菩薩。彌勒,為姓;姓彌勒的大乘行者,都可以稱為彌勒菩薩的。『大智度論』(卷七八)說:「罽賓國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