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質的人際互動

有品質的人際互動
毎一事物存在都有其品質,包括「人」也有其品質,所謂的「人品」或「品格」、「品性」、「品德」乃至「品味」等,皆意指「人」相關的品質。

 
我們追求最高品質,但品質需要切磋琢磨而成,用佛教的話就是「修行」。
 
「修行」的要件之一是「親近善士」,跟著好的人、對的人走上正確的道路。佛典中即表示:親近善知識,使我們在信仰、知見、意念、布施、智慧等方便增長的人,此善知識即是具圓滿清淨修行的人。[1]
 
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禽擇良木而棲」、「物以類聚」等,也表達了追隨和往來對象的重要。如此不只是個人品質的提昇,也是團體品質的提昇,用佛教的話來說為「共修」,最理想的互動模式是「法談」。
 
換言之,生活品質的改善,其一也在於人與人之間互動品質的改善。如果只是浮光掠影、虛與委蛇的寒暄照會,應酬式不著邊際的談話,雖也有聯絡情感的作用,但卻顯得淺薄、泛而不切,久而久之是時間的浪費。
 
有品質、有質感的人際互動,珍惜和真誠是重要的,以「一期一會」的心情看待每一個人際之間的往來;而且有品質的人際活動,才能真正享受情誼與友誼,誠摯地感受出彼此的心意。
 

[1] 《增一阿含經》:「親近善知識,信、聞、念、施、慧皆悉增益,以此方便,知其善知識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