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療癒

聰明的人不見得快樂,有知識、有學問、懂得多的人亦不見得快樂,包括以哲學為專業的人也不見得快樂。

 
這固然說明了「知難行易」的道理,但也是一種「學用落差」,所學是一回事,所用又是另一回事,所學未必能發揮實際效用。
 
然哲學作為「愛智之學」,當具有「療傷止痛」的功能。
 
「哲學諮商」(philosophical counseling)在國內外行之有年(如輔仁大學哲學系為一例),但諮商不僅是對人還要對己,更強烈的字眼為「療癒」,意味著生命實存苦難的真切關注,以傷痛為出發點來從事哲學活動,而不限於理論性的抽象思辨。
 
如此,哲學成為一種療癒活動,或者哲學活動成為一種療癒,應是可以期待的,不只是對自己的療癒,也是對別人的療癒。
 
佛法是宗教、是哲學,或者說佛法具有宗教性和哲學性的兩面;而佛法作為一種哲學,所從事的即是「哲學療癒」,如「八正道」之「正見」、「正思維」都是強調思想觀念上的調理和疏通,包括「四念處」中的「法念處」亦然。
 
當無明是痛苦之源,智慧成了必要。哲學人的任務,除了深度思考抉發真理,亦也在安排人生、安頓生命,讓「思想導引」成了哲學人的使命之一,而且不會只是淺薄的「心靈雞湯」。 
 
當然要引導他人,自己思想先要開明暢通,否則愁容滿面,自己被自己的觀念所縛,又如何談利他呢?如此,「療癒」也成了驗收哲學功力的一項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