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本身就是成功

快樂本身就是成功

人生不是成功帶來快樂,而是快樂是一種成功,快樂本身就是成功。這裡有多重意涵:一、快樂是內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二、快樂是主觀的而不是客觀的;三、快樂是自己定義的而不是別人所界說;四、快樂是每個人可得而不是限縮於少數人;五、快樂不在於多而在於有(「知足」)。

 

看似不起眼的菜販、農夫、工人等,都可以是快樂的人;甚至殘病在身的人,也可以常保喜樂心境,可知快樂是「一念之間」,在於個人的性格與心態之間。

 

從這樣的角度來想,不少人的煩惱都是「無病呻吟」、「自尋煩惱」,或者是「庸人自擾」;因為別人的處境比我們艱難,卻依舊活得比我們快樂、比我們還堅強,這意味著很多事我們並沒有看開想通。

 

人固然可以努力工作、勤奮工作,從成就感、滿足感來得到快樂,然而真正的快樂是「無待」,所關聯到的是無欲、無求、不爭等觀念,自然而然從內心感到飽滿與富足。

 

換言之,快樂不是建立在私欲的滿足,而卻是內心的知足,甚至是從幫助他人過程中得到更多快樂(「助人為樂」),看到別人「離苦得樂」,自己也跟著「離苦得樂」,這才是真正的快樂、最大的成就。

 

ps. 佛教徒因強調「離苦」而少談喜樂,然而喜樂卻是菩薩特質之一,度化眾生的重要憑藉,畢竟自己都喜樂不起來,如何說服他人佛法之可貴?如此菩薩除重於「拔苦」之悲,亦要有「與樂」之慈,而在不同的高度或層級上談快樂,相對於「俗樂」說「法樂」,一種長久、寧靜與祥和的喜樂。

回應

有人形容開悟的人和瘋子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有覺知而後者無。為什麼是瘋的?因為意識及知見都和“正常人”不同了。若能在心中思想生起的一剎那就聽見它們,“正常人”會說這是幻聽,是瘋了。那些“晚餐要吃什麼?”“應該要早點出門避免遇到塞車”……所有“正常人”都活在思想(記憶)和語言概念的世界裡,每句對話提到的都是眼前這一秒之前的過去和眼前這一秒之後的未來,而眼前這一秒剎那不住,本質是空的。……若說意識狀態完全沒改變而說自己開悟了,是騙子。若說自己在意識狀態改變後而開悟了的,也是騙子。為何?因為意識狀態改變後,“我”這個字就只是文字語言,指的是思想本身,意識不會說“我開悟了”,因為它從來沒有迷惑過……當無明(無意識)思想流過心意識問:「我的前世是什麼?」時,下一個思想秒回:「語言的前世還是語言,思想的前世也只能是思想」而其中哪個才是“我”?是發問的?還是回答問題的?……前一念和後一念都不同了,能描述過程的已經是第三、四、五……很後面的了。能覺知思想的,存在剎那剎那生滅的每個當下的,是中立的正念正知,如實覺知所有現象和思想的生滅而不偏坦的,也不是我,哈。過去有思想說“不可說”及“言語道斷”。思想是無意識的,只能活在概念的世界裡。精神分裂已正名為“思覺失調症”。不管是從《雜阿含》的四念住起修厭離色受想行識,或是從禪宗的話頭開始參起,甚至單純的念“阿彌陀佛”,精進的結果就是會發現“思想無我,它和意識是分離的”……若心非常專注在觀察呼吸,那究竟是誰在唸阿彌陀佛?……你我他以及所有生命的意識,究竟有什麼分別?見聽聞嚐嗅觸的功能能定義為“我”嗎?思想無法離開語言(聲音)文字(影像)而存在,這個文字“我”不是個“人”,是透過概念而產生的各種認知以及記憶。若五蘊裡面有個“我”,有思想想要控制這一切,就會不快樂,因為生命本來就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但思想怕痛,怕病怕死,怕輪迴,怕鬼怕惡人,怕各種煩惱甚至怕感受,為何?因為思想“無意識”,不能就現象“如實知”。它們有個概念中的“我”需要被保護,如果能看破這一切思想創造的幻象,就會有輕鬆和快樂,因為六識所產生的剎那剎那生滅現象看起來像是一場夢,而夢裡有許多思想在編故事。但實相是只有當下,而當下是剎那剎那不停的心識之流,沒有什麼能攀緣的,覺知不進不退,只存在沒有過去和未來的每個當下。那種快樂不是興奮,是放下重擔後的輕鬆,是接受所有無常和不確定性後的確定,生命絕不無聊,各種思想都會像訪客般到來,事實是人的一生中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片刻,即使思想吵吵鬧鬧時,感受變化時,心仍是平靜安詳的。「如果醫生說你5秒後就會死亡,你會如何準備?……哈哈」一個思想在心裡出現,其實心的世界裡根本沒有“人”在問問題,它就是它呈現的樣子,一個念頭出現了,然後消失。「我想吃綠豆冰」一個欲望出現了,然後消失。色受想行識,五蘊是互依互緣的,但身體不餓就不會去吃,能有意識的覺知,就能區分需求和欲望的不同,而容易知足。思想是透過學習而放下,人必需透過覺知苦,才能如實的覺知苦因。身體痛不是苦,痛是無法避免的,感受是無法避免的,是思想的執著讓疼痛加劇。聲音不管是讚美或責罵,都是聽完後就消失了,覺知那些聲音已消失了的實相,不要去追,不要去回想已經消失的聲音,讓思想學會把不存在這一秒的當下,把已經消失的現象認知為“空”和“消失了”,沒有什麼現象是真實不變的。思想的世界就是會有好壞,對錯之分,不論做什麼,怎麼做,總是會有不同的聲音,但不論是外在或內在的聲音都只是生滅法,不論是批評或讚美都不能改變聲音的實相。然後會有開心,會有快樂,因為沒有什麼好煩惱的,不論覺知什麼都只覺知到生滅,過去和當下生起的身心現象都已經滅去,而在未來生起的身心現象也同樣會在未來滅去,識只有現象本身,沒有覺知者,沒有對立和分別,眼見色形成眼識,眼耳鼻舌身意識這六識就包含了覺知和被覺知的對象,靠禪修體驗了識,就會知道何謂自性空。總結就是那句:「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身心現象每秒都在改變,5秒後死亡還能準備什麼?什麼都不可能做,以平常心面對。平常心就是最好的心,它單純到不可思議,它就是那個能如實知的,保持中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