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廣五蘊論講記-參、十八界

參、十八界

一、內容

復有十八界,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眼等諸界及色等諸界,如處中說。六識界者,謂依眼等根,緣色等境,了別為性。意界者,即彼無間滅等;為顯第六識依止及廣建立十八界故。如是,色蘊即十處、十界及法處、法界一分。識蘊即意處及七心界。餘三蘊及色蘊一分並諸無為,即法處、法界。

十二處講了,還有十八界。十八界的名字,是三個三個,「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因為我們有六根,外面就有六境,六根、六境生起六識,合起來就是十八界。這大部份在十二處裡面都講過了,下面就依十二處去解說。

「眼等諸界及色等諸界,如處中說。」這個「處」,就是十二處的處。「眼等諸界」,是眼、耳、鼻、舌、身這五界。「色等諸界」,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這些和十二處裡面所講的一樣。

「六識界者,謂依眼等根,緣色等境,了別為性。」識的定義,就是「了別為性」。六轉識要依六根、緣六境。了別這六種境的,就是六識。

「意界者,即彼無間滅等;為顯第六識依止及廣建立十八界故。」「意界」,這個「即彼無間滅等」,佛法裡面這個名詞叫做「無間滅意」。這裡解說起來,稍稍有阿毘達磨的特殊意義,沒有講末那識、阿賴耶識。照道理,阿賴耶識、末那識都包括在意界裡面的,這個有點不同,它現在是說一個特別的意界。

經裡面講依意生識,識要依意而生起,特別像意識,要依意而生的。這個「意」,阿毘達磨論師向來講是「無間滅意」。比方前一念心滅,後一念的心依此而起來,這前一念的心,對於後一念的心有引起它的特殊意義,這就是叫做「無間滅意」。我們心裡的心識活動,現在是眼識,接下去是意識,一下子是耳識,一下子又眼識,我們這個心動得很。前面的心、心所法滅,後面的心、心所法起來。這前面的叫做「意」,滅了之後,當中沒有隔開,後面的接著起來,這叫「無間滅」。

我們睡覺的時候,有時睡得昏昏沈沈,前六識都沒有了,然後後面的六識再生起來了,這還是叫做無間滅。看起來好像間斷了,其實當中並沒有別的東西插進去隔開。好像兩個人一前一後走路一樣,雖然看起來兩人好像空間上有一個距離隔開了,其實當中沒有什麼東西隔開的,兩個人,前一個,後一個,還是無間的。所以說「意界者,即彼無間滅等。」這個「等」,可以包括阿賴耶識、末那識在裡面的。

所以要這樣子講,「為顯第六識依止及廣建立十八界故。」因為要顯出第六識是依前面的無間滅意而起的,所以立這個意界,這就和六識不同了。在十二處裡,就是一個意處;現在講十八界,意界之外,還有六識界,六識界就是依意界而生起的。立意界,為了顯示第六識的依止,「及廣建立十八界故」,還要廣建立十八種的界--六根、六處、六識。因此,六識之外,另外有個意界。其實,這個意界,包括阿賴耶識、末那識、無間滅意這許多在裡面。

上面是分開來講,現在是蘊、處、界合起來講。「如是,色蘊即十處、十界及法處、法界一分。」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這十種,在處裡面是十種處,在界裡面也是十種界。無表色,普通都是叫「法處所攝色」,是法處所攝的色,在法界裡面也是叫色,所以說是「法處、法界的一分」。這些就是色蘊。

「識蘊即意處及七心界。」「識蘊」,在十二處裡面就是「意處」,在十八界裡面叫「七心界」,意界加六識界,叫七心界。

「餘三蘊及色蘊一分並諸無為,即法處、法界。」其他的受、想、行三蘊,及色蘊的一分(就是無表色),及無為法,叫做法處、法界。

原則上講,十二處、十八界的內容一樣,不過歸類不同;五蘊小一點,沒有無為法,專門是以有為法來講的。所以,五蘊知道了以後,十二處、十八界也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