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增註本)-或以生滅法

或以生滅法,縛脫難可立,畏於無我句,佛又方便攝。

再說真常唯心系。這是依如來藏──如來界,眾生界,自性清淨心等為本依的。如《如來藏》,《勝鬘》,《楞伽》等經,《寶性》,《起信》等論說。在印度及中國,這一系的弘揚,是比般若經論遲一些。

中觀者依徹底的我法無自性(無我)說,緣起是如幻的生滅,與無常、無我的法印相合。唯識者依自相有的立場,說一切法是生滅無常的;種子六義中,第一就是『剎那滅』。對於沒有補特伽羅我,也是徹底的(小乘說一切有及經部,也與唯識相近)。但這在稱為『附佛法外道』,及神教徒,是極難信解的。沒有我體,怎麼會有輪迴?剎那生滅,那前生與後生,又怎樣連繫?這是佛法中的古老問題,如說:『我若實無,誰於生死輪迴諸趣』(99)?《楞伽經》說:『陰、界、入生滅,彼無有我,誰生?誰滅?愚夫者依於生滅,不覺苦盡,不識涅槃』(100)。大慧菩薩這一段問話,就是代表了一般愚夫──覺得無常、無我,不能成立輪迴,也不能成立解脫。在愚夫的心想中,一切是生滅的,生滅無常是苦的,那就不能發現盡苦得樂的希望了!這似乎非有常住不變的我才成。所以佛法內,佛法外,都「或」有這一類眾生,「以」為「生滅法」,對於繫「縛」生死與解「脫」涅槃,都是「難可」安「立」的。這類眾生,佛說是「畏於無我句」的,就是聽了無我,而怕繫縛解脫不能成立,死後斷滅而畏怯的根性。對於這,「佛又」不能不適應他們,以善巧「方便」來「攝」化了,這就是如來藏法門。

如來藏說,佛說的經典不少,會使人生起一種意解:在生死眾生,或眾生心中,有如來那樣的體性存在,而具足智慧德相,或說相好莊嚴的。這與印度的神我說,很接近。所以西藏的覺囊巴派,就依十部大乘經──如來藏說教典,成立神我體系的大乘佛教。中國內地也有這一類,以真我的體驗,作為最高的法門。好在佛知道眾生愚癡,預先在《楞伽經》裏,抉擇了如來藏說的真意義。這是攝化計我外道,而實際與大乘法空性,是一脈相通的。

註解:

[註 5.099]《成唯識論》卷一(大正三一‧二中)。

[註 5.100]《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大正一六‧五一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