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增註本)-無我無我所

無我無我所,內外一切離,盡息諸分別,是為契真實。

大乘行者,以「無我無我所」的正觀,觀察「內」而身心,「外」而世界,知道這「一切」都是似有真實而無自性的。觀我無自性,名我空觀;觀法無自性,名法空觀。由於空觀的修習成就,能「離」一切法的戲論相,也就不於一切而起我我所執。因此,「盡息」所有的「諸分別」,無漏的般若現前。所以說:『諸法不生故,般若波羅蜜應生』(74)。又如說:『語言盡竟,心行亦訖。不生不滅,法如涅槃』(75)。現證的般若現前,就是「契」入一切法的「真實」相;這名為空性,法性,法界,真如等,都只是假立名言。這實是超脫一切分別妄執,超越時空性,質量性,而證入絕待的正法。

同樣的無我無我所,那二乘與佛菩薩有什麼分別呢?悟入『無分別性』,依《華嚴經‧十地品》說:這是二乘所共得的(76)。《般若經論》也說:『二乘智斷,即是菩薩無生(法)忍』(77)。但菩薩有菩提心,大悲心,迴向利他,以本願力廣度眾生,這怎能與二乘無別!這是說,大小乘以願行來分別,不以慧見來分別。雖說同證無分別法性,也有些不同。聲聞於一切法不著我我所,斷煩惱障。而菩薩不但以我法空性慧,證無分別法性,斷煩惱障,更能深修法空,離一切戲論,盡一切習氣。得純無相行,圓滿最清淨法界而成佛,這那裏是二乘所及的呢?

註解:

[註 5.074]《大智度論》卷四〇(大正二五‧四九六下)。

[註 5.075]《大智度論》卷一(大正二五‧六一中)。

[註 5.076]《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六(大正九‧五六四下)。

[註 5.077]《大智度論》卷七一(大正二五‧五五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