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增註本)-正念曾習緣

正念曾習緣,令心不餘散,明記不忘念,安住而明顯。

在修止時,主要是使心在同一境相上安定下來。使心繫住一境的,是「正念」的力量。正念如繩索一樣,使心繫在一境上,不致流散開去。念什麼境呢?是「曾習緣」。緣是所緣境;曾習緣是曾經慣習了的境相。如修念佛的,先要審視觀察佛相;修習時憶念佛相,使佛相在心上現起來。如修不淨念的,就要先取青瘀、膿爛等不淨相。念,就是曾習境的憶念;修念才能成定,所以定是不能以幻想而修習成就的。有了正念,就能對治『忘聖言』的過失。聖言是聖者所開示的法義,作為修止的所緣,念念不忘於所緣,就能「令心不」向「餘」處馳「散」,心就漸漸安定了。

眾生的心,明了時就散亂了;心一靜就昏昧了,睡著了。昏昧而不明了的,是無力的;明了而散亂的心,如風中的燭光一樣,動搖不定,也是沒有大用的。所以修止成定的主要目標,是心力增強,能作常人所不能作的大事。這就要修習這個心,明顯而又安住,安住而又明顯。怎樣才會安住又明顯呢?這要以正念為主,正知為助來修習,此心能「明」白的「記」憶所緣,「不」致於「忘念」;忘念是障於正念的,使心忘失所緣的。修習時,如心以正念力,能安住所緣,不向餘境流散,就讓他安住而相續下去。但安住而要求明顯,就要以正知來時時關照,確知住在所緣境。如念佛的,不但要心住佛相,而且要明了佛相,佛相漸漸的明顯現前。這樣的「安住而」又「明顯」──明與靜,為修止學程中的重要內容。切勿以為專心一境就得了,落入無記昏昧中去。

有以為我是不取相而修的,是無分別的,不用繫心一境,也還是有修有證的。這當然是有些誤會了!即使是不著相,無分別,也還是對此有一解了,然後專心向著修去。這還不是繫念所緣嗎?如什麼都不想(初學是無此可能的),幽靈似的茫無著落,那能成什麼呢?例如中國的禪者,提起一句:『念佛的是誰』?『拖死屍的是誰』?雖然由此激起疑情,方便小小不同,但由此使心打成一片,撥落無邊妄念,這還不算繫念於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