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增註本)-佛有勝方便

佛有勝方便,攝護於初心。

希求簡易迅速的方便道,雖缺乏大丈夫(大丈夫即菩薩,提婆菩薩有《大丈夫論》)的志行,但「佛有」無量善巧,別說殊「勝方便」,「攝護」怯劣的「初」發「心」學人,使他不致退失信心,趣入大乘,這就是易行道法門了。這如龍樹在《十住毘婆沙論》裏,雖呵責了一番,仍攝受他說:『汝若必欲聞此方便,今當說之。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難行苦行),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36)。易行道,就是以信願而入佛法的一流。

易行道的真正意義是:一、易行道不但是念一佛,而是念十方佛,及『阿彌陀等佛,及諸大菩薩,稱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轉』(37)。二、易行道除稱佛菩薩名而外,『應憶念、禮拜,以偈稱讚』(38)。三、易行道不單是稱名、禮拜而已,如論說:『求阿惟越致地者,非但憶念、稱名、禮敬而已。復應於諸佛所,懺悔、勸請、隨喜、迴向』(39)。所以,易行道就是修七支,及普賢的十大願王。四、易行道為心性怯弱的初學說,重在攝護信心,龍樹論如此說,馬鳴論也說:『眾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40)五、易行道的攝護信心,或是以信願,修念佛等行而往生淨土。到了淨土,漸次修學,決定不退轉於無上菩提,這如一般所說。或者是以易行道為方便,堅定信心,轉入難行道,如說:『菩薩以懺悔、勸請、隨喜、迴向故,福力轉增,心調柔軟。於諸佛無量功德清淨第一,凡夫所不信而能信受;及諸大菩薩清淨大行希有難事,亦能信受。……愍傷諸眾生,無此功德,……深生悲心。……以悲心故,為求隨意使得安樂,則名慈心。若菩薩如是,深隨慈悲心,斷所有貪惜,為施勤精進』(41)。這就是從菩薩的易行方便道,引入菩薩的難行正常道了!

註解:

[註 5.036]《十住毘婆沙論》卷五(大正二六‧四一中)。

[註 5.037]《十住毘婆沙論》卷五(大正二六‧四二下)。

[註 5.038]《十住毘婆沙論》卷五(大正二六‧四三下)。

[註 5.039]《十住毘婆沙論》卷五(大正二六‧四五上)。

[註 5.040]《大乘起信論》(大正三二‧五八三上)。

[註 5.041]《十住毘婆沙論》卷六(大正二六‧四九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