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增註本)-不殺盜邪淫

不殺盜邪淫,不妄語兩舌,不惡口綺語,離貪瞋邪見。諸善之根本,佛說十善業,人天善所依,三乘聖法立。

淨戒第三,十善業也稱十善戒。在如來制訂的律儀──有授受儀式的律儀中,並無十善業。但依《華嚴經‧十地品》,《優婆塞戒經》等,《入中論》,《攝波羅蜜多論》等,同說十善業道為菩薩戒。從《阿含經》以來,十善業為主要的德行,與五戒並稱。佛法中,戒與律儀,是同而又多少不同的。無論是自誓受,從師受,都是戒,根本為十善業。依據修學者環境,根性,制訂不同的應守規律,如五戒,八戒等八種律儀(攝盡聲聞法的戒律),是戒,也是律儀。所以在這戒福業中,再說德行根本的十善業。

十善業,分身口意三類。身善業有三:「不殺」生,不「盜」,不「邪淫」,與五戒的前三相同。語善業有四:「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妄語,與五戒同。不兩舌是:不存破壞他人和好的動機,東家說西,西家說東,搬弄是非,挑撥離間。不惡口是:不說粗惡的,使人難堪的語言,如呵罵,冷嘲熱諷,尖酸刻薄的批評,惡意攻訐等。不綺語是:不說無意義語,如誨盜誨淫,情歌艷曲,說笑搭訕,或者天南地北,『言不及義』。這不但浪費時光,而且有害身心。十善業的重視語業,正說明了這是人類和樂共處的根本德行。人類以語言而傳達彼此的情意,如人與人間,盡是些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試問人類的和樂──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何說起?語言的傳達,雖說『人口快如風』,到底還不易傳播。自從有了文字,就能傳遠傳久;加上近代發明的電話,電視等,這一世界的人類意識,更是息息相通。然而息息相通的,充滿了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黃色黑色等),我們現在正進入這樣的世界。宣傳建設人類的永久和平,而違反人類的正常德行,真是緣木而求魚了!意善業有三:「離貪」欲,離「瞋」恚,離「邪見」。離貪欲是:對於他人的財物,妻室(丈夫),權位,不起貪戀而欲得的心理,不作取得他財等計劃,自己安分知足,離貪欲心。離瞋恚是:對他不起瞋恚忿恨心,不作損害他人的設想。離邪見就是正見,正見有善惡,業報,前生後世,凡夫聖人等。意業雖是內心的,但發展出來,就會成為身語的行為。十善業的反面,是十惡業。離十惡,行十善,實為任何人所應行的德行。

「諸善」業,原是極多的,但從顯見的重業來說,是十善。所以善業的「根本」,「佛說」就是「十善業」。在大乘法中,這是菩薩戒;也是聲聞,緣覺,天,人──一切善行的根本,所以說:「人天善所依」止,「三乘聖法」由之而成「立」。在佛法中,十善業是徹始徹終的德行,如《海龍王經》說:『諸善法者,是諸人天眾生圓滿根本依處,聲聞獨覺菩提根本依處,無上正等菩提根本依處。何等名為根本依處?謂十善業』(14)。又說:『十善業道,是生人天,得學無學諸沙門果,獨覺菩提,及諸菩薩一切妙行,一切佛法所依止處』(15)

註解:

[註 3.014]《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四引論(六六頁下──六七頁上)。

[註 3.015]《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四引論(六七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