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增註本)-病想醫藥想

病想醫藥想,殷重療治想,隨聞如說行,佛說法如鏡。

當聽法的時候,要用什麼態度來接受佛法呢?釋迦佛說:眾生身有三病──老病死;心有三病──貪瞋癡:如來為此而出世(5)。換言之,佛是大醫王,法是良藥,僧是護病者──三寶的出現世間,是為了救濟眾生身心重病的。所以聽聞佛法的,應該有這樣的觀想。一、「病想」:自己從無始以來,就為身心重病所纏繞,弄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生死死生,苦痛無窮。自身有重病,所以有憂苦,這是必須確定認識的。如不覺得自己有病,或覺得有病而不肯求醫藥,那就與佛法無緣了。二、「醫」想:知道自身有重病,非一般人(外道)所能醫治:佛弟子──說法師,才是能治此重病的良醫。所以親近善知識,恭敬供養,如病人的信賴醫師,禮聘醫師一樣。三、「藥想」:醫生治病,不是讀讀藥方就有效,要使用治療的針藥。說法師也如此,開示教導修行方法,要依著法藥去服用,才能根治身心的重病。否則,如讀藥方而不服用,那有什麼用呢!如經上說:『我雖宣說極善法,汝若聞已不實行,如諸病者負藥囊,終不能療自體病』(6)。四、「殷重療治想」:生死大病,真是病入膏肓。幸遇良醫良藥,也要久服法藥,才能見效。可是有些學眾,希望立刻見效,少少修習,還不能解脫生死重病,就失望而懈怠下來。這樣的不能勵力進修,那還有什麼希望呢!

佛法,不是知識的傳授,更不是作為娛樂的消遣品。佛法是認清自己有病,而求良醫法藥的。所以「隨」所聽「聞」的正法,應痛下決心,「如」所「說」而努力修「行」。「佛」曾「說」過:我說的「法,如鏡」子一樣(7),是要你反照自己的。佛法這麼說,就得觀察自己,有沒有種種過失,種種功德?如有過失,就應該慚愧懺悔,遠離過失。如沒有過失,應生歡喜心。如觀見自己有功德,應該生歡喜心;如沒有功德,應努力去修習。總之,聽聞佛法,是作為自己修持的準繩;聽法而能見於實行,這是最重要的!

註解:

[註 2.005]老病死,見《雜阿含經》卷四六(大正二‧三三九下)。貪恚癡與老病死,見《雜阿含經》卷一四(大正二‧九五下)。

[註 2.006]《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引經(一一頁上)。

[註 2.007]《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一一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