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二節 阿毘達磨論的成立

第二節 阿毘達磨論的成立

第一項 「成立」的意義

佛陀入滅,佛教界的中心任務,是佛說(經)的結集,教義的整理,僧制的纂訂。等到四『阿含經』結集完成,佛教界的中心任務,就從結集而轉移到進一步的董理與發揚。對於散說而集成的一切經,作縝密的整理,論究,抉擇,闡發,完成以修證為中心的,佛法的思想體系;也就是佛法的系統化,理論化。這就是阿毘達磨論成立的時代任務。

論,在古代印度,不是記錄在貝葉上,而是憶持在心裏,傳授論說於語言──名句文身上的。這不是隨意討論,是經過了條理,編次;有一定的論題,一定的文句,集成先後次第,在誦習論究中傳授下來的。如『中阿含經』所說「論阿毘達磨論」,以五根、五力等聖道為論究項目;標論題,附有簡要解說,作為論義的張本,被稱為摩呾理迦(本母)。這雖可說阿毘達磨論已經成立,但這還只是阿毘達磨的起源。因為,要論究的阿毘達磨論,是上座部的論書;而古代的阿毘達磨也好,摩呾理迦也好,還沒有部派意味,而為一切部派所公認。所以,論阿毘達磨論,只能說是阿毘達磨論的遠源。

仰推舍利弗Śāriputra的阿毘達磨論,為上座部特有的論書;上座部各派,都有這樣的阿毘達磨論(除晚期成立的經部)。所以,根本上座部時代,在上座部派再分化以前,上座部必定已有阿毘達磨論的存在。這部論,成為以後各派阿毘達磨論的母體。根本上座部時代的論書,並沒有保留到現在,那要怎樣的研究,以確定根本上座部時代,阿毘達磨論的形式與內容呢?首先,應取上座部系的各派本論而加以比較,發現各論的共同性。上面曾說到:阿毘達磨的根本論題,是:自相,共相,相攝,相應,因緣;也就是論究通達這些論題,才可稱為阿毘達磨論師。憑這一項根本論題的線索,在比較各派的阿毘達磨論時,終於看出了:上座部根本阿毘達磨的內容,及其發展到完成的程序。發展到對自相、共相、攝、相應、因緣的明確論列,就是上座部阿毘達磨論的成立。上座部沒有再分化以前的,阿毘達磨論的成立,就是這裏要說明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