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三要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集


學佛三要目次

一、學佛之根本意趣……………………………………………………… 1─20
 一 人生所為何事……………………………………………………………1
 二 我在宇宙之間……………………………………………………………6
 三 學佛是人生向上事…………………………………………………… 11
 四 學佛的切要行解……………………………………………………… 16
二、生生不已之流…………………………………………………………21─42
 一 有情為本……………………………………………………………… 23
 二 有情為繼往開來的瀑流……………………………………………… 24
 三 有情為即心色而非心色的存在……………………………………… 28
 四 前生與後世…………………………………………………………… 31
 五 流轉者誰……………………………………………………………… 36
 六 生命的光光之網……………………………………………………… 38
 七 生命的愛悅與悲哀…………………………………………………… 40
三、心為一切法的主導者…………………………………………………43─64
 一 一切法與心簡說……………………………………………………… 44
 二 心為一切法的要因…………………………………………………… 48
 三 心能影響報體之實例………………………………………………… 51
 四 心為行為善惡之決定者……………………………………………… 54
 五 從禪定說明心對根身之主宰力……………………………………… 56
 六 心對身外事物的影響………………………………………………… 59
 七 結說…………………………………………………………………… 61
四、學佛三要………………………………………………………………65─82
 一 信願‧慈悲‧智慧…………………………………………………… 65
 二 儒‧耶‧佛…………………………………………………………… 68
 三 入門‧登堂‧入室…………………………………………………… 71
 四 發心‧修行‧證得…………………………………………………… 74
 五 念佛‧喫素‧誦經…………………………………………………… 77
五、信心及其修學…………………………………………………………83─94
 一 信心的必要…………………………………………………………… 83
 二 正信與迷信…………………………………………………………… 84
 三 順信與淨信…………………………………………………………… 87
 四 信忍信求與證信……………………………………………………… 89
 五 正常道與方便道……………………………………………………… 91
六、菩提心的修習次第……………………………………………………95─116
 一 菩提心是大乘法種…………………………………………………… 95
 二 菩提心的類別………………………………………………………… 97
 三 菩提心之本在悲……………………………………………………… 99
 四 菩提心修習的前提……………………………………………………101
 五 修習菩提心的所依──知母‧念恩‧求報恩………………………104
 六 菩提心的正修──慈‧悲‧增上意樂………………………………110
 七 菩提心的成就…………………………………………………………113
 八 菩提心的次第進修……………………………………………………114
七、慈悲為佛法宗本…………………………………………………… 117─140
 一 佛法以慈悲為本………………………………………………………117
 二 慈悲的根源……………………………………………………………120
 三 慈悲與仁愛的比較……………………………………………………123
 四 慈悲心與慈悲行………………………………………………………130
 五 慈悲的長養……………………………………………………………133
 六 慈悲的體驗……………………………………………………………136
八、自利與利他………………………………………………………… 141─154
 一 問題的提出……………………………………………………………141
 二 「利」是什麼…………………………………………………………142
 三 重於利他的大乘………………………………………………………145
 四 長在生死利眾生………………………………………………………149
 五 慈悲為本的人菩薩行…………………………………………………152
九、慧學概說…………………………………………………………… 155─194
 一 佛學之要在慧學………………………………………………………155
  唯慧學足以表彰佛法之特色………………………………………… 155
  唯慧學能達佛教之奧處……………………………………………… 157
  唯依慧學能成聖者…………………………………………………… 159
 二 慧之名義與究極體相…………………………………………………160
  慧之名義……………………………………………………………… 160
  慧之究極體相………………………………………………………… 162
 三 智慧之類別……………………………………………………………165
  三種智慧……………………………………………………………… 165
  二種智慧……………………………………………………………… 171
 四 慧之觀境………………………………………………………………173
  三乘共慧……………………………………………………………… 173
  大乘不共慧…………………………………………………………… 173
 五 慧之進修………………………………………………………………182
  聞慧…………………………………………………………………… 182
  思慧…………………………………………………………………… 185
  修慧…………………………………………………………………… 187
 六 慧學進修之成就………………………………………………………189
  成信戒定慧之果……………………………………………………… 189
  成涉俗濟世之用……………………………………………………… 192
十、解脫者之境界……………………………………………………… 195─212
 一 解脫即是自由…………………………………………………………195
 二 解脫的層次……………………………………………………………198
 三 解脫的重點……………………………………………………………201
 四 解脫者之心境…………………………………………………………206
 五 解脫者之生活…………………………………………………………209
 六 解脫與究竟解脫………………………………………………………211
十一、佛教之涅槃觀…………………………………………………… 213─241
 一 涅槃之意義……………………………………………………………213
 二 從生死說起……………………………………………………………214
 三 涅槃之一般意義………………………………………………………224
 四 涅槃之深究……………………………………………………………228
 五 結說……………………………………………………………………240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集

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