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空學探源-第二項 空宗

第二項 空宗

空為佛法共同的特質,但佛法又有不共的空宗,就是與有宗對立的空宗。論到空宗,應該記著:佛教中任何學派,不能不說空,也不能不說有,所以並非說空的就是空宗。更應該承認:空宗與有宗的分流,是佛教史上不可否認的事實。雖然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的真常論者,可以高唱空有二宗的無諍而融會他;虛妄唯識論者,可以根據自宗的遍計空與依圓有去貫通他;但有宗還是有宗,空宗還是空宗,並不因此而融貫得了。從佛教思想發展史去看,早在聲聞學派中,已形成此空有二流。後代的中觀與唯識宗,不過承此學流而深化之,或者說分別得明白一點而已。空有的分化,無論如何的錯綜,互相融攝對方,而根本的不同,是始終存在。所以自學派分流以來,佛教中儼然的成為兩大陣營,徹始徹終的存在;與西洋哲學中唯物與唯心的對立一樣。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必須加以承認;不應預存成見而抹煞事實,應虛心的探求彼此差別的根源!

那麼,誰是有宗?誰是空宗?佛法以空為特質,不僅聲聞學者以涅槃空寂為宗極,大乘佛法也立基於此,如說:「阿字本不生」;「菩薩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發菩提心,為一切法本性空故發菩提心」。所以針對世間的戲論實執,創樹佛教,可說佛教就是空宗。佛教初分為四大派,隱然的形成兩大流,可以說:大眾系與分別說系是空宗,犢子系與說一切有系是有宗。此兩大流的發展,引出大乘小乘的分化,小乘是有宗,大乘(經)就是空宗。等到大乘分化,如虛妄唯識者的依他自相有,真常唯心者的真如實不空,就是有宗;而龍樹學系,才是名符其實的空宗(空宗並非不說有)。從世間凡情的實有為宗,到佛法智證的性空為宗,存有種種的層級。所以,空宗與有宗,可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而中間的有而兼空、空而不徹底的學派,應隨觀待的對方而判別他。

何為空宗?何為有宗?此義極明白而又極難說。扼要的說,空宗與有宗,在乎方法論的不同。凡主張「他空」──以「此法是空,餘法不空」為立論原則,就是主張空者不有、有者不空的,雖說空而歸結到有,是有宗。凡主張「自空」──以「此法有故,此法即空」為立論原則,就是有而即空、空而即有的,雖說有而歸結到空,是空宗。依著此項原則,在認識論上,「緣有故知」是有宗,「無實亦知」是空宗。在因果依存的現象論上,「假必依實」是有宗,「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是空宗。此等空有分宗的差別,在大乘中充分發揮;而思想的根原,早已在阿含經與毘曇論中顯出他的不同。所以對於空義的研究,雖應以「大乘空相應經」及《中觀論》為中心,但能從阿含及毘曇中去探求,更能明確地把握空與有的根本歧異,更能理解大乘空義的真相,不被有宗學者所惑亂。本論就是想在這方面給以概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