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講記-癸 業

癸 業

復次,應知如諸佛法界,於一切時能作五業:一者、救濟一切有情災橫為業,於暫見時便能救濟盲聾狂等諸災橫故。二者、救濟惡趣為業,拔諸有情出不善處置善處故。三者、救濟非方便為業,令諸外道捨非方便求解脫行,置於如來聖教中故。四者、救濟薩迦耶見為業,授與能超三界道故。五者、救濟乘為業,拯拔欲趣餘乘菩薩,及不定種姓諸聲聞等,安處令修大乘行故。

離染所顯的「諸佛」最清淨「法界」,就是諸佛的法身。這法界身,「於一切時能作五業」。這五業,都不出受用變化二身的業用,但攝末歸本,從佛的本位上說,這一切都是法身的大用。一、「救濟一切有情災橫為業」:有情做種種不善業,感生盲聾瘋狂等災橫,他們若「暫見」佛「時」,「便能救濟」他們,「盲」者得視,「聾」者得聞,「狂」者心正。這盲等「諸災橫」,都因見佛而獲得救濟。狂者得正等事例,經上說得很多。二、「救濟惡趣為業」:眾生因造惡業,墮落惡趣,佛陀大慈大悲,救「拔」這些「有情」,「出」離「不善」三惡趣「處」,「安置」人天的「善處」。三、「救濟非方便為業」:方便就是解脫的方法;外道所行的苦行,如持牛戒狗戒等,是非方便,他們所修的道,不能出離三界。佛陀令這些「外道」,「捨非方便求解脫行」,安「置」在「如來」的「聖教中」。四、「救濟薩迦耶見為業」:薩迦耶見即身見,就是於三界中流轉的眾生,認五蘊和合的生命現象為恆存的自我──我見。救濟我執的有情,「授與能超三界」的無我正「道」,使他們破除虛偽不實的身見,超出三界。五、「救濟乘為業」:有兩種佛教內人,需要「拯拔」:(一)、見眾生難度,菩薩道難行,所以「欲」從菩薩道退,「趣」入其「餘」小「乘」的「菩薩」。(二)、那徘徊於大小歧路上的「不定種姓諸聲聞」,雖有大乘種姓,卻在發小心。佛陀憐愍他們,所以說一乘法,「令」退心的菩薩不退,不定的聲聞迴心向大,「修」行「大乘」成佛法門。聲聞有兩種:(一)、但熏成聲聞種姓的,叫定姓聲聞。另一種熏有大小二乘的種姓,但現在正學小乘,叫不定姓聲聞。佛陀教不定姓聲聞,放下小乘,告訴他熏有大乘種姓(如法華經的繫珠喻),應當發菩提心,行大乘行。

於此五業,應知諸佛業用平等。此中有頌:因、依、事、性、行,別故許業異;世間此力別,無故非導師。

要明白諸「佛」「業用平等」,先得說明不平等的所以:一、「因」別,眾生的因力有別,人有人因,天有天因,地獄,餓鬼,畜生都各有不同的業因,所以作的事業也有差異。二、「依」別,依就是所依自體,每個有情都有他的身體,各各不同,所以事業也有別異。三、「事」別,事即事業,人世間的農工商學,有種種不同的職業,所以事業有不同。四、「性」別,性謂好樂興趣,眾生各各根性不同,興趣差別,所以事業有異。五、「行」別,行是加行,加行有大小久暫不同,因此事「業」也就有「異」。「世間」的眾生,因「此」因等「力別」,所以有異。在佛果位,佛佛以六度為所修因,以法界為所依體,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利益眾生的意樂事業,彼此都沒有差別,同行無功用行。佛陀「無」這種種差別,所以事業的差別,「非導師」──佛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