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講記-14 無分別後得譬喻

14 無分別後得譬喻

如人正閉目,是無分別智;即彼復開目,後得智亦爾。應知如虛空,是無分別智;於中現色像,後得智亦爾。

現在撇開加行智不談,單就根本後得二智舉喻來說明。先以取不取種種境界來說明二智的差別:「如人正」當「閉目」的時候,一切色相都不看見;根本「無分別智」的『復於所緣中,彼所知無相』,『於一切法都無所見』,就如閉目。若人「即」時「開目」,明暗色空無不了了分明;那「後得」無分別「智」的通達唯識如幻,於一切境界能取能緣,猶如開目。

再約色空來譬喻,「如虛空」明淨,遍一切處,無能所的差別;根本「無分別智」也是這樣,遍一切一味空性,諸法所不能染。虛空雖是明淨遍一切處,但無一色相不依虛空顯現,「於」虛空「中現」起一切「色像」,這如從根本智後所起的「後得智」一樣。這譬喻最好,後得智所了達的一切,是不離空性,並且是因證而後起的。虛空的孕含萬象,是後得智的境界,不是未入空以前的擬度。

15 無功用作事

如末尼,天樂,無思成自事,種種佛事成,常離思亦爾。

吾人做事,必先考慮計劃;無分別智既無作意,怎樣能做利益眾生的偉大事業呢?這有「如末尼」寶珠和「天」上的音「樂」,末尼寶珠雖隨眾生心的希求,落下種種寶物,但它是無分別的。天樂不待擊奏,自然發出微妙可耳的音聲來,但它也是無分別的。這二物雖皆「無思」慮,而能「成」辦「自」所應作的利益有情「事」。有漏業感的力量尚且如此,何況諸佛菩薩的無分別智?雖是恆「常」遠「離思」量分別,但能無功用行適應有情的機感要求,「種種」利樂眾生的「佛事」,無不「成」辦。所作的佛事約有二種:一是現身,一是說法;前者以末尼譬喻,後者以天樂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