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講記-第二節 偈頌

第二節 偈頌

第一項 本論自頌

此中有二頌:名事互為客,其性應尋思,於二亦當推,唯量及唯假。實智觀無義,唯有分別三。彼無故此無,是即入三性。

這是論主的結頌現觀次第。前一頌約四尋思講,在煖頂位,後一頌約四如實智講,在忍及世第一法位。「名」是名言,「事」是義。觀待義而假立名,觀待名而詮表義,這名義都是由互相觀待而假立的,沒有獨立的實在體,所以叫「互為客」。這互相觀待假立的名義「性」,我們「應」該去「尋思」觀察它,觀察它的虛妄假立──這叫名尋思及義尋思。「於」名義的自性差別「二」者,「亦當」以尋思去「推」求,了知它「唯」是心「量」所現的,「唯」是名言「假」立,沒有實在的自體──這叫自性尋思及差別尋思(量是能量,即是知識,唯量就是唯心的意思)。

次以四如「實」遍「智」,「觀」察那煖頂四尋思所推求的,本「無」有「義」,悟入「唯有」虛妄「分別」的「三」類。有的地方講四種,也有講六種的,這裡只講三種。因為義是無所有的,唯是名言分別,所以只悟入唯是名分別,自性分別,差別分別三種。觀無義而悟唯有分別,這是忍位的階段。進一步,「彼」義既「無」相,「此」依他分別,也「無」生起的可能,伏除唯識想了。「是即」悟「入三性」的次第;也可說到這時,才真正的悟入三性。實智觀義無與唯識,所以悟入遍計性與依他性;觀義無分別亦無,就是泯依他相而悟入圓成實性。這臨入實證的一剎那,就是世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