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丘井空聚落

丁二
戊一: 丘井空聚落,朽故寂無人,彼岸林泉樂,禮法離欲尊。

  這是讚歎法寶的功德。上二句,含著兩個譬喻,要分別解說。「丘井」,是枯井。有人在曠野散步,一不小心,落在枯井裡。虧得一手攀住井裡的枯藤,這才不致落到井底。井底有四條毒蛇,張口吐舌的望著他。一隻老鼠,正在咬那枯藤,說不定就會斷下來。在這危急的情況下,仰頭見藤上有蜂蜜,他伸舌去舐那蜂蜜,便什麼都忘了!甚至蜂群的飛來螫人,他也在甜蜜的享受中忽略了。這是說:眾生在生死曠野裡,由於業力,感到了五蘊身。枯藤,是命根。老鼠的咬那枯藤,如無常的侵逼,一息一息的過去,命根快就會斷了。無論 [P20] 是丘井,枯藤,鼠咬,都譬說無常的苦迫,所以說「朽故」。四蛇,是四大,四大不調和,就會生病而致人於死,如毒蛇的傷人。蜂蜜,如五欲的快樂。人在生死無常的苦迫中,享受些少的欲樂,便忘記了。不顧蜂群的來螫,如對於五欲而來的苦果,也不管。生死大苦,都不能使眾生警覺,真是愚癡極了!

  「空聚落」,是無人的村莊,所以說「寂無人」。有人想逃避國王的罪罰,路過一無人的村莊。他想住下來,過一宿再走。忽聽見天人說:走呀!這是盜賊來往地帶,如遇見盜賊,怕會喪身失命呢!這是說:有人想脫離魔王的控制,修學佛法,有的在六根門頭失敗了。空村,如六根。六根──見聞覺知,一般以為是內有自我,而實是沒有自我(無人)可得。此無我的六根,觸對六塵境界,引起有漏的六識,如盜賊。六識遊歷六根,不應該貪的起貪,不應該瞋的起瞋,種種煩惱,劫奪功德法財,有的因此而墮落惡道。所以,想出離三界的魔王統治,修學佛法,就不應該為六根所欺誑;應該向前進行,到達安全的境界。 [P21]

  上面說起的逃難的,離開盜賊往來的空村,前進到國境邊沿,為大河擋住了去路,而追捕的人,卻快要追來。那時,他望見大河「彼岸」──不屬國王的境界,有園「林」流「泉」,真是又安全,又快「樂」。他就不顧一切,游過大河,這才離了死亡的恐怖,真的可以休息了。這譬喻說:學佛法的,不受六根的誑惑,渡過生死大河,這才越出魔王境界,到涅槃彼岸,可以享受不生不滅的寂滅樂,到達了大休息的境地。

  上面從『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說到『涅槃寂滅』──這是三法印,是佛法的三大真理。而涅槃又是通過無常無我而實現的,為一切聖者的究竟歸宿,這就是我們要歸依「禮」敬的「法」寶。如世俗修習禪定的,也能出離一部分的煩惱──欲,但三乘聖者,由慧而得涅槃,才是究竟離欲,在一切離欲中,涅槃為最尊最勝,所以說「離欲尊」。

導師:

Comments

如佛說毒蛇喻經中:有人得罪於王,王令掌護一篋,篋中有四毒蛇。王敕罪人,令看視養育。此人思惟:四蛇難近,近則害人,一猶叵養,而況於四? 便棄篋而走,王令五人拔刀追之。復有一人,口言附順,心欲中傷,而語之言:養之以理,此亦無苦! 其人覺之,馳走逃命,至一空聚。有一善人,方便語之: 此聚雖空,是賊所止處,汝今住此,必為賊害,慎勿住也! 於是復去,至一大河,河之彼岸,即是異國。其國安樂,坦然清淨,無諸患難。於是集眾草木,縛以為筏,進以手足,竭力求渡,既到彼岸,安樂無患。王者魔王,篋者人身,四毒蛇者四大,五拔刀賊者五陰,一人口善心惡者是染著,空聚是六情,賊是六塵,一人愍而語之是為善師,大河是愛,筏是八正道,手足勤渡是精進,此岸是世間,彼岸是涅槃,度者漏盡阿羅漢。《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多聞思版主

《成佛之道(增註本)》p.20中提到

「此無我的六根,觸對六塵境界,引起有漏的六識,如盜賊」。

請問:
既然已是「無我的六根」怎會「觸對六塵境界,引起有漏的六識,如盜賊」?
該如何解說?可否請您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並說明「支持您之看法的理由」?

多聞思版主

把沒有自性的六根所產生的六塵虛幻境界,看成是實有。執著的,以自己的角度去給這些六塵境界的幻相去定其意義。造成自己被困在自己所做的繭裡,而看不見真相,就如同自己被此如盜賊般的六根所綁架。

識 於所有的六塵境界就應該只是一面鏡子。事來是反映,事去鏡又空。沒有負擔。

人們卻是如同數位相機,把所有的六塵境界截取存檔。不斷累積直到精疲力盡,仍不願放手。

導師言:「此無我的六根,觸對六塵境界,引起有漏的六識,如盜賊。」
引楞嚴經與涅槃經論述之:
楞嚴經曰:「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
涅槃經:「六大賊者,即外六塵,菩薩摩訶薩觀此六塵如六大賊,何以故?能劫一切諸善法故。」
因此吾人可下結論,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賊媒、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是六大賊。六根對六塵,生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因為內六根「媒引」外六賊,引起有漏六識。整個如同「內神通外鬼」的盜賊過程。
而且,我們凡夫能觀察的六根以及所觀察的六塵,都是不染污真實的狀態,引起的六識當然也是有漏的。
其實,上開討論尚未深入到六識背後的第七識(末那識)及第八識(阿賴耶識);當然,討論下去會愈趨複雜,故就此打住。

見龍在田

水中月法友2011-11-13在導師著作答客問佛法討論平台提問「[世俗修習禪定的]是指什麼?」茲因《成佛之道》網路讀書會仍在進行中,謹將此問答轉貼於本討論平台。http://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2890

《成佛之道增注本》第21頁說:「上面從『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說到『涅槃寂滅』──這是三法印,是佛法的三大真理。而涅槃又是通過無常、無我而實現的,為一切聖者的究竟歸宿,這就是我們要歸依「禮」敬的「法」寶。如世俗修習禪定的,也能出離一部分的煩惱──欲,但三乘聖者,由慧而得涅槃,才是究竟離欲,在一切離欲中,涅槃為最尊最勝,所以說「離欲尊」。

涅槃的「彼岸」是最究竟的解脫,而這必因慧能得的──煩惱的盡斷是必定要依無漏慧的。這段文以修習禪定為例,說明禪定若不與慧相應而修習,雖也還有益處,也還是不究竟的,不能到達涅槃的「彼岸」,不能出離生死流轉的世間,所以還是「世間的」、「世俗的」。禪定的修學是世、出世法所共的,有關修定的功德,可以參考2011-10-11的引文〈為什麼要修定〉:

http://ask.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2852#comment-598

多聞思版主

我看过金刚经与六祖坛经,我有一种认知不知是否正确:

1、我觉得佛说的彼岸只是一种比喻。

2、菩萨也是一种比喻,就像学雷锋差不多。奉献的化身是雷锋。

金刚经也说,佛法就像过渡的船,用过即弃。我非常赞同。目的是好的,功效是好的,过程是否科学 真实无关要。

我相信佛法的功效 相信佛法的来生中的比喻的意义。比如,自己行善带动别人行善,整个环境会变善,自己的家庭也会变善。你的善根,通过别人得到了延续。

但是 我不相信佛法关于来生的描述的真实性。

我的问题是,一个真正修佛的僧人,他们难道真的相信死的时候会永生吗?临死的意象,更多的是一种希望 以及周围潜意思的文化在个人身上的反应。我爷爷不信佛,死了 活过来 ,描述阴间非常热闹的欢迎他呢。 我姑姑他们在哭的时候 他无法反应,但是还是在流泪,还是不舍的。因为他活着的时候,是非常怕死的。

整改佛法体系就是一种 比喻体系。包括罗汉 菩萨 就像围棋6段  9段一样。

如果承认这些,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佛法从神秘中回归到年轻的现代人的视野中来,因为我一直也有一个愿景,就是通过学习佛法,结合这么多年在企业做事的经验,来做普佛工作,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出版一套普佛系列丛书,并积极推动此事情。

为了完成这个夙愿,我需要了解佛法,让佛法走向人间,不再神秘,不再让人有迷信的感觉。

 

普佛教育系列

 

 以個人的理解, 一個修學佛法的人, 並不是要求得永生, 而是要求得無生 。因為有生必有滅, 永不止息的生滅無常 , 就是生生世世苦的關鍵本質 。無生才能無滅, 因此 , 永無止盡的苦也就止息了 。 這樣的境界就是佛法所謂的涅槃解脫 。 選擇了趣向無生的涅槃解脫的修行者, 稱之為阿羅漢 。另外還有一類的修行者 , 雖然一樣的知道如何趣向無生的涅槃解脫 , 但是, 因為慈悲心所使, 看到還在永無止盡眾苦裡的芸芸眾生 。不忍捨棄他們而自取涅槃解脫 。所以還是自願生生世世回到苦難的世間裡, 去救護這些還在苦難裡的芸芸眾生, 並幫助他們能夠趣向涅槃解脫 。 這一類的修行者 , 稱之為菩薩。

 

先不管有沒有後世的問題, 就以眼前當下的現世來說, 選擇涅槃解脫就可比擬為放下現在的一切所有的世間所做所為, 而選擇去深山隱居 。對於世間的一切不聞不問 。自然, 世間的一切紛紛擾擾也就影響不了你 。 而菩薩卻是可以去隱居而不去, 自願深入紅塵世間裡最苦難黑暗的角落, 去救護, 去關心, 去做一切有利於眾苦裡芸芸眾生的事 。

 

然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伏斷煩惱久住生死。終不自為速證涅槃。但為利樂諸有情故。菩薩以處生死為樂。不以涅槃而為樂也。

-大般若經 572  第六分顯德品第十一

 

若菩薩能觀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不生不不滅不共非不共。如是觀諸法。於三界得脫。不以空不以非空。一心信忍十方諸佛所用實相智慧。無能壞無能動者。是名無生忍法。無生忍法即是阿鞞跋致地。復次入菩薩位是阿鞞跋致地。過聲聞辟支佛地。亦名阿鞞跋致地。復次住阿鞞跋致地。世世常得果報神通不失不退。若菩薩得此二法。雖得諸法實相。而以大悲不捨一切眾生。

復有二法。一者清淨智慧。二者方便慧。復有二法。一者深心念涅槃。二者所作不離世間。

-大智度論 卷二十七  釋初品大慈大悲義第四十二

 

 

建議您參考 常不輕 版主 剛回應的 菩薩是不住涅槃的..  裡面有更詳細的說明 。

希望有人进一步能解惑

普佛教育系列

法友有此心思甚好,值得赞叹,这也是诸位大德们正在做的事情。

佛法之普行,其实极难。个人想来两条路供您考量:

1.通读导师之文章,作正法之抉择。以普及导师之讲法为工作。

2.通读导师之文章,作正法之抉择,自己修行,自知有所成,做普法之工作。

研读导师文章次第之连接:http://ask.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554

 

然,末学就法友之发言,有所评述:

1.真正的佛法,其涅磐之彼岸,五蕴之轮回,是佛陀亲证,是修行大成者的已知。这是真实不虚,非比喻,想象,推理得到。当然,轮回,不宜用永生来讲,轮回是无我的生死流转。个人深信如此,且认为就是如此。不仅是轮回,业报也断然不虚,作恶的,若没有善行的先前基础或后来转变,必定沉沦地狱,这与科学无关,然却如实如是。

2.阿罗汉(非罗汉)与菩萨的评价,请勿人云亦云。在专攻[阿含]的末学看来,作为无学比丘,不受后有的阿罗汉,得一个围棋6段的称谓,非常之不慎重。

 

 

羽生法友所言,鞭辟入裡,與法相應,值得費師兄參考!

費師兄您說:「一直也有一個願景,就是通過學習佛法,結合這麼多年在企業做事的經驗,來做普佛工作,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出版一套普佛系列叢書。為了完成這個夙願,我需要瞭解佛法,讓佛法走向人間,不再神秘,不再讓人有迷信的感覺。」

個人非常隨喜您之願行志業!

確實!需要瞭解「真正」的佛法,才能讓佛法走向人間,不再神秘,不再讓人有迷信的感覺。但是也必須「先深入後淺出」,才能做「真正」普佛工作。

從您的文字及析理,個人覺得您對於佛法的了解,有頗多商榷及誤解之處,在此無法一一舉出(這與基礎佛法的認識有關),誠懇地建議您先於「佛法」下一番基本功夫,或許可參考個人於本網站提供之拙文:〈初學者研讀《妙雲集》的次第及書目建議〉(如羽生法友所提供之網址:http://ask.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554)。

 

有關您規劃的《普佛系列叢書》,或許印順導師的《佛在人間》,可以做為參考藍本,其目次如下:

 

《佛在人間》:全書之網址如下:http://www.yinshun.org.tw/books/16/yinshun16-00.html

一、佛在人間

二、人間佛教緒言

三、從依機設教來說明人間佛教(此篇較難,暫可略過

四、人性

五、人間佛教要略

六、從人到成佛之路

七、佛法與人類和平

八、佛法是救世之仁

九、佛教的財富觀

十、佛教的知識觀

十一、佛教的戰鬥觀

十二、一般道德與佛化道德

十三、佛教與教育

十四、發揚佛法以鼓鑄世界之新文化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