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正信歸依者

甲一
乙一: 正信歸依者,應修於正見,及修於正命,勝進不為難。

  凡「正信」三寶而受「歸依」的,就成為佛弟子,佛教信徒。佛弟子修學五乘共法,要從那裡入手呢?在學佛的理解方面,「應」該先「修於正見」。在學佛的行為方面,先要能夠「修」習「正命」。佛曾說:正見與正命的人難得。對這二項,如能修習成就,那「勝進」也就「不為難」了。向上修學出世法還不難,何況求生人間天上呢!

  正見,是正確的見解,見與知識不同,見是從推論而來的堅定主張,所以正見是『擇善而固執之』的。學佛要有正見,如開始旅行,要對旅途先有一番正確的了解,而確信這是到達目的地的正路。正確的認識,不一定成為正見。如現在聽說地球繞日而轉,可說是知識;但伽利略為了這一知識,不惜為基督教所迫害,囚禁,這才是見。所以,要將正確的知識,時時修習,養成堅定的 [P65] 正見。正見,有世間正見,出世間正見。五乘共法中,還只是世間的。正見雖只是堅定不移的見地,但力量極強,如經上說:『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1)。

  什麼是正命?命是生存,生活。無論是在家出家,都不能不生活;衣食住行等一切經濟生活,合法的得來受用,就名為正命。正常的經濟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罪惡,都從經濟生活的不正常而來。學佛的在家眾,不但要是國法所許可的,而且還要不違於佛法的。如以殺生(如屠戶,獵戶等),盜,淫(如賣淫,設妓院等),妄語(以欺騙為生,走江湖的,多有這一類),酒(如釀酒,設酒家等)為職業的,佛法中名為『不律儀』,是邪命,障礙佛法的進修。出家眾,凡依信眾布施而生存的,是正命。如兼營醫(完全義務,不犯)、卜、星、相等為生,或設法騙取信施,就是邪命。如法的經濟來源,不奢侈不吝嗇的消費態度,是正命。要這樣,才能與佛法相應,否則人身也許不保,還說得上了生死嗎?在抗日戰爭初期,香港某居士,念佛極虔誠,有一 [P66] 所廣大而幽靜的別墅,他函請印光大師,離開戰區,來香港安住。印老問他,才知他世代以釀酒起家。印老說:你把酒業歇了,我才能來香港,可是這位老居士,捨不得。學佛而不修正命,也許就是中國佛教衰落的原因。學佛法,一定要職業合法,寧可短期內因職業改變而受到苦痛,決不能長此邪命下去,自害害人!

  

乙二
丙一
丁一: 所說正見者,人生之正觀。

  上面「所說」的「正見」,到底是什麼?依人世間的正見來說,就是「人生之正」確見解。也就是正確的人生「觀」。觀察人生的意義,人生應遵循的正道,從正確觀察而成為確信不移的定見,便是正見。對於修學佛法,正見是太重要了,如航行的舵一樣。佛曾說:得正見的,特別是在家信眾,極為難得。如有人虔誠的信仰三寶,樂善好施,明白佛理,看來是一位典型的良好佛弟子。可是到了衰老到來,有的就聽人胡說,為了什麼營養問題,素食幾十年,又重開殺戒了。有的遇到疾病纏綿,一時不得全癒,於是求神,問卜,扶乩, [P67] 求耶穌,什麼也去試試看。有的經濟情形不好,就去求財神;為了想中獎券,去仙公廟求夢。有些人修持精進,到了晚年,為了愛著那必朽的身體,就去修精煉氣,向外道看齊。幾年前,臺北一位佛弟子,聽說有修有學,可是為了長壽與健康,去接受移殖猴子腦下垂腺的手術,結果送了命。這都是正見不具足,不能修成堅定不移的確信,這才身體與環境不良,就動搖而轉向了。學佛的,慢談了生死,開悟,先修成正見再說。

  

丁二
戊一: 心淨或不淨,利他或損他:善行不善行,佛子應諦察。

  佛說的世間正見,經中說有一定的文句,現在略分為四類。一、正見有善有惡。確信我們的起心作事,有善的與不善的,也就是道德的與不道德的。佛法的正見,從確見世間(出世間)有道德的定律著手。如堅決的否定道德,那便是邪見了,如印度的六師外道,懷疑哲學,唯物論的共產主義等。

  什麼是善不善呢?從自己的內心說:「心淨」是善的;如「或不淨」,那就是不善的。我們的內心,經常有一些煩動惱亂(煩惱)的不淨因素,如不起 [P68] 雜染的煩惱,而心起清淨的因素,就是善。這如與貪,瞋,癡,相反的無貪,無瞋,無癡,崇尚賢善而輕拒暴惡的慚,愧,使心安定清淨的信心,實現止惡行善的精進。這些,都是淨的,善的;反之,如貪,瞋,癡,無慚,無愧,不信,放逸等,就是不淨的不善了。從見於事行的對他影響來說,那麼如有「利」於「他」的,是善;如「或」有「損」於「他」的,是不善。人與人(人與眾生),都有著關係,應該是互助共濟的合作,遵行自他共處的和樂法則。如所作為而有害於他,那即使有利於己(損他利己),也是不善而不可為的。如有利於他,那即使有損於己(損己利他),也是善的而應該做的。從內心與對外影響,決定「善行」與「不善行」的差別。行,是動作,內心的動作名意行,身體的動作名身行,語言的動作名語行,這都是有善與不善的,所以說善行不善行。這一切,佛弟子,或繼承佛陀家業的「佛子」,「應」該審「諦」的觀「察」。不但要確實信有善與不善,而且要分別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修成堅定不移的正見,作為我們起心作事的準繩。 [P69]

註【3-001】《雜阿含經》卷二八(「大正」卷二.二0四頁下)。

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