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增註本)-積聚皆銷散

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要當離,有生無不死,國家治還亂,器界成復毀:世間諸可樂,無事可依怙。

有的不知道求歸依,有的求歸依而誤信邪師外道。為什麼不求歸依?死心眼兒迷著了現世的事情,以為極有意義,充滿福樂。等到事到臨頭,從金色夢中醒來時,悲哀失望,再也來不及了!迷戀的現事很多,主要的有六種:

一、財富的「積聚」:有些人以為經濟第一,有了錢什麼也行得通,甚至說:『有錢使得鬼推磨』。不知無論富有到什麼程度,財富終歸要「銷」解「散」失的。不要以為這是他們不會經營,過分浪費;財富是個人所不能自主的,所以佛說:『五家所共』(3)。逢到大水,大火,遇到盜賊,惡王,還有生了不肖的兒女:財富是轉眼就完了。積聚財富,不但為了經營與保存,引起種種憂苦,有時財富更成為苦難的直接原因。明末,李闖入北京,對一般富有的大臣宰官,用夾棍與腦箍來追索金銀;金銀是完了,腿也斷了,腦骨也破了,有的連命也丟了,這就是佛說盜賊與惡王的實例。財富本身,多憂多苦而無法保存,還能說有錢就有辦法嗎?

二、「崇高」的(名位與)權位:這是一般所迷戀的。在位時,叱吒風雲,得心應手,大有一切由我的氣概。然而,崇高「必」然「墮落」。近一些說,慕尼黑時代的希特勒,那還了得!可是等到柏林失陷前夕,也就一籌莫展,只有一死了事。史達林主宰蘇聯三十年,一切榮耀歸於史達林。可是屍骨未寒,就被他的黨徒清算。在佛教傳記中,頂生王統一四洲,上升忉利天,與帝釋共同治理天宮,但末了墮落人間,不免憂愁而死。那位自稱天地之主,人類之父的天帝,也還是不免墮落驢胎馬腹去。崇高的地位,實在是不足依怙的。

三、親愛眷屬的「合會」:或是父母兒女、夫婦的會合,洋溢著家庭的溫暖。或是學校中的師生、同學,社會上的同事,意氣相投,互相扶助,結成深厚的友情。人是被稱為社會的動物,能有親人益友,共住合作,這是極理想而又安心的事。然而,由親愛的而變為冤家,這姑且不說。不論是怎樣的親愛共住,總「要當」來分「離」的。一旦生離死別到來,拋下父母,丟下妻兒,孤苦悽惶的各奔前程,誰還顧得了誰呢!

四、生存:經驗告訴我們,凡是「有生」的,「無」有「不死」的。死亡的事實,鐵一般的到處都是,可是人類對於自己,總好像是不會死的。生存,一切才有意義,於是為名為利,爭取一切來屬於自己。就是口頭說到要死,而對人對事,還是毫不覺悟。『人生不滿百,常有千歲憂』,這是顛倒的『不死覺』,永生與長生的邪見,都由此而來。然而,你真聽說有不死的嗎?──上面四句,是有名的四非常偈。

五、「國家」的繁榮:國家對於我們,可說是安全的保護者。國家的強盛繁榮,對於國民的安樂與自由,是有密切關係的。因此,有的以為:只要國家強盛,我們便有了著落。可是國家的強盛,不一定等於自己(自己的家)的安樂。不但政治上的派系起伏,不完全以是否忠於國家為標準;而國家一直在一治一亂的流轉中,「治」平而「還」為紛「亂」。中外歷史,是無可置疑的實證。所以,以國家為唯一依怙,是不正確,不安全的。

六、社會進步:有的以為:人是社會的動物,社會的文明,一直在進步中;這就是人生的真正意義,何必為個己著想,求覓空虛的歸依?這是見群體而不見個己的偏見!社會文化的進步,姑且看作人生的真正意義。然人類社會的活動,依於所住的「器界」(我們住的世界──地球),是不能離開這一據點的(即使轉移到另一世界,也還是一樣)。但器世界是在凝「成」而「復毀」壞,壞了又成立的流轉過程中。請設想一下:地球一旦壞了,那時的人類文明,人生的真正意義何在?以社會進步為人生真正意義的人物,才是真正空虛的幻想者!

總之,一般人不能引發求歸依的熱心,是由於迷惑了眼前的短暫意義,在人「世間諸」般「可樂」事上,生起錯覺。經上面一一的論究,證明了這些,「無」有一「事」是真正「可依怙」的。一切都是非常非樂,那什麼才是可歸依處呢?

註解:

[註 1.003]《大智度論》卷一一(大正二五‧一四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