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概論-人類社會的演進

人類社會的演進

這一世界的人類,傳說是從光音天下來,象徵他們的喜樂與光明。那時,人類像兒童一樣,都充滿喜樂和光明的憧憬,無憂無慮,不識不知,既不知什麼是經濟問題,也無所謂家庭男女。社會學者所說,古代蒙昧的原始社會,一切是平等的,與佛經所說的最初人間,恰好相合。那時人類所吃的稱為地肥。因吃隨地所產的食物,逐漸發現了膚色的不同。這時,體力光彩出眾的,開始驕傲起來。印度人對於種族的分別,起初即在於膚色。直到現在,白種人還以為有色人種不及他們優秀呢!由於膚色不同,自然覺得彼此不同,人類就一族一族的分化起來。各處各的環境,不再隨便吃地面的東西了,知道吃自然粳米──野生稻。那時漸發現男女的不同;異性相逐,感到有點不大雅。為了掩蔽兩性的媾合,締結兩性的密切關係,開始有家庭的組合,建造起粗陋的房舍。這樣,夫婦、父子、兄弟等親族的關係,都在家庭基礎上建立起來。起初,吃的問題還容易解決,自然粳米到處都是。但有了家庭,人口漸多,私心也旺盛起來。大家對於天生的稻穀,爭奪而蓄積起來。這樣,自然粳米沒有了,不得不耕耘而食;這即是從採集經濟而進入農業社會的開始。接著經濟問題嚴重起來,有的辛苦耕作而反得不到收穫;有的游手好閒,到處飽食無憂。大家覺到公共沒有法紀,不能安定,於是就公推田主──梵語剎帝利,即是國王來分配,這近於中國古代的均田傳說。有了國家組織,制裁權力,多少減少些紛爭。國家制的出現,為了經濟的不平;國主是大眾公舉的,所以稱為「眾許平等王」。但從國家制──初期還是部落制建立起,人類社會即分為上下,上層即國王──剎帝利族,下層即庶民,庶民有納稅的義務,也就是有了治者與被治者。各成各的家,各作各的事,雖有國家權力,世間還不能太平。做工的能生存,但由於天時人事,收穫不一定可靠;積蓄了,也有失亡的危險。人類的私欲更有增無已,所以有些人作出越軌的行為──盜、殺、淫、妄,罪惡蔓延。有些人感覺痛苦、失望,厭世的思想流行,出家去修行。由此政治組織不良,人類自私的罪惡,特殊的宗教階級產生了。但這種厭世者,不能徹底,感到出家的寂寞,又回家娶妻生子,即是婆羅門族的來源。這即是神教的職業宗教者,他們不是出家者,也不是正常的在家者,專門執掌祭祀,替人作祈禱,靠此生活。佛教雖認為世間是苦,容許厭苦的出家生活,但對於營為世俗生活的婆羅門,根本反對。此時因社會工作繁多,職業分化,專門營農經商的自由民,成為吠奢族。沒有土地,作工巧等活命的,成為首陀族。這些種族,佛法以為只是古代同一人類的職業分化。婆羅門不能出世,又不從事於實際的世間事業,想以宗教思想來統治一切,強調婆羅門的高貴,建立四姓階級制,實是非常的錯誤。到此,即說到釋迦族,及釋尊的出世。

這一社會演進的傳說,我曾略有推論,分社會的演進為六期:一、蒙昧的原始大同時代。二、婆羅門時代,即祭政一致的時代。從政治說,雖即是田主,但時代的中心力量是神力,是古老傳統的豐富知識力。三、剎帝利時代,即武士族興起的時代。婆羅門──祭師開始放棄地上的實權,偏重於他方、未來、天堂,即神教的隆盛期。時代的中心力量,是武力。佛教的傳說,以此為止。四、吠奢時代,即農工商──自由民取得政治的領導權,特別是商人。時代的中心力量,是財力。現代的歐美政治,已到達此期。五、首陀時代,由農工的無產者取得政治領導權;時代的中心力量,佛經中沒有提到,應該是群力。六、四階層的層層興起,即四階層的層層否定,即將渡入正覺的大同時代。佛教徒所渴仰的彌勒降生,即大同、和平、繁榮的時代到來。
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