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講記-第三章 所知相

第三章 所知相

第一節 出體相

第一項 略釋三相

甲 總標

已說所知依,所知相復云何應觀?此略有三種:一、依他起相,二、遍計所執相,三、圓成實相。

「所知」法的「依」止,「已」經「說」過;「所知相」也得研究一下。這所知相,如果要作廣泛的說明,那真是千差萬別,言不勝言。概「略」的說,「有三種:一、依他起相,二、遍計所執相,三、圓成實相」。這三相中,依他起是中心,依依他起而顯現為義,就是遍計執相;遍計,是遍所計度的意思。離卻錯誤的認識,通達無義,就是圓成實。所知依章,重在說明染淨諸法的因性,這因性就是阿賴耶識。但怎麼叫唯識?究竟唯什麼識?在所知依章裡,幾乎沒有談到;這所知相章,就是要說明依這因性賴耶所現起的一切法,分別它的心境空有,也就是建立唯識;所以本章在說明唯識義方面,是很重要的。

乙 依他起相

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謂阿賴耶識為種子,虛妄分別所攝諸識。此復云何?謂身,身者,受者識,彼所受識,彼能受識,世識,數識,處識,言說識,自他差別識,善趣惡趣死生識。此中若身,身者,受者識,彼所受識,彼能受識,世識,數識,處識,言說識,此由名言熏習種子。若自他差別識,此由我見熏習種子。若善趣惡趣死生識,此由有支熏習種子。由此諸識,一切界趣雜染所攝依他起相虛妄分別皆得顯現。如此諸識,皆是虛妄分別所攝,唯識為性,是無所有非真實義顯現所依;如是名為依他起相。

依他起相是什麼?本論用三義來說明:它的因緣,是「阿賴耶識為種子」。它的自性,是「虛妄分別所攝」:就是說它以亂識為自體的。它的別相,是由賴耶功能所現起以妄識為自性的「諸識」。識,是明了顯現的意思。

【附論】虛妄分別,唯識學上有不同的解釋:玄奘傳的唯識,虛妄分別但指依他起;真諦傳的唯識,卻通指依他與遍計。他譯的《中邊分別論》說:虛妄分別是能取,所取,分別;分別是有,能取所取是無。他譯的世親釋,也有這個思想。《莊嚴論》的『非真分別故(或譯虛妄分別相),是名分別相。……不真分別故,是說依他相』,也是通指依他與遍計為虛妄分別的。

依他與遍計,都可稱為虛妄分別的,但定義應該稍有不同。依他起是識為自性的,識生時能顯現種種的顛倒緣相,對這所緣相又認識不清而起顛倒。在這兩方面,識都含有虛妄的成分,所以依他起是能現起虛妄的分別,分別的本身也是虛妄。至於遍計相,它是分別所起的虛妄相;這虛妄相雖似乎離心而有,其實還是以分別為性的,所以也說是虛妄分別。真諦說:虛妄是遍計性(他譯作分別性),分別是依他性;有時又說:虛妄是遍計性,虛妄分別是依他性;有時更進一步的說:依他是虛妄分別性,遍計也是虛妄分別性。這種見地,是採取《莊嚴論》的。我認為依他、遍計的本義,是似有的心──分別,無實的境──虛妄。這兩者,從依他看到遍計,從遍計看到依他,在凡夫位上,是俱有俱無而不能相離的;因此,依他與遍計,都是虛妄分別的;都是似有非實,無實而似有的;也都可以用如幻來比喻的;真實性顯現(清淨法),這兩者都不能存在的。《莊嚴論》的體系,確是這樣。不過從《中邊論》說的『三界心心所,謂虛妄分別』;本論說的『虛妄分別所攝諸識』看來,虛妄分別是側重在依他起。

先解說諸識:玄奘傳的唯識學,總是說八識;但《中邊分別論》說『根』『塵』『我』『識』的四種;《莊嚴論》說六種;本論說十一識;或多或少,開合沒有一定。初期的唯識學,是把萬有歸納成幾類,這幾類攝盡萬有,而這都是識所顯現以識為自性的,所以建立種種識。奘傳的唯識學,把萬法中常人所看為能分別者,建立為識,再拿這識去解釋一切。一是歸納的,一是演繹的。

諸識,可分為十一識:一、「身」識,就是五色根。二、「身者」識,世親說是染污末那,染末那為什麼叫身者?這是值得研究的。身識的身,是五色根;這身者識的身字,也應該是根身。下文的受者識是能受識的所依,可見這裡的身者,應是根身的所依體。阿陀那識不是執受根身,為根身的所依嗎?真諦不是說阿陀那是末那的異名嗎?世親以染末那為身者識,與末那亦名阿陀那識,當然有重大的關係。三、「受者識」,就是無間滅意,是六識生起所依的無間滅意根。這身者與受者,就是本論所說的二種意。四、「彼所受識」,就是所取的六塵。五、「彼能受識」,就是能取的六識。六、「世識」,是相續不斷的時間。七、「數識」,是一二三四等數目。八、「處識」,是有情的住處。九、「言說識」,是依見聞覺知而起的語言。十、「自他差別識」,是有情間自他各各的差別。十一、「善趣惡趣死生識」,是在善惡趣中的死生流轉。宇宙間種種差別的相狀,把它歸納成十一種,這十一種都是以識為自性而明了顯現的,所以一切都叫識。

再解說阿賴耶識為種子:這十一識,都是從賴耶中的熏習所生,這又可以分為三類:「身,身者……言說識」的九識,「由名言熏習種子」而現起的,是第一類。「自他差別識」,「由我見熏習種子」而現起的,是第二類。「善趣惡趣死生識」,「由有支熏習種子」為因而現起的,是第三類。一切法不出十一識,一切種不出三熏習,這就是解釋阿賴耶識為種子。

再說虛妄分別所攝:從賴耶種子生起的「諸識」,可以總攝「一切」三「界」、五「趣」,三種「雜染所攝」的「依他起相」。依他起就是三雜染,這是《解深密經》所說的;現在用十一識來總攝它。這十一類都是識,所以三雜染所攝的依他起相,是「虛妄分別」為自性的意義,「皆得顯現」。若但說三種雜染,不知它是否唯識,現在把這些都攝歸於識,都稱之為識。識,就是虛妄分別,那麼,三雜染所攝的依他起相,一切都是虛妄分別為自性的了。這「諸識,皆是虛妄分別所攝」,也就可知它「唯識為性」。

談到唯識,就要知道無義。妄心所取的對象叫做義;在我們看,義是離心以外實有的,實際上它根本沒有獨立的自體,不過在分別心上現起這似境的影像罷了。所以外境不是客觀的存在,而是內心妄現的影像。像我們在五蘊和合上,妄執有我,這我就是毫無自體,唯是妄心倒計的義。這義,是無所有的,它是以虛妄分別心為依而顯現的,所以論說:「是無所有非真實義顯現所依」。這為非真實境相所依的,就是唯識為性的「依他起相」。因此,我們知道:依他起相是賴耶種子所生,是虛妄分別為自性,是非真實義的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