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講記-B 所依

B 所依

此聞熏習,為是阿賴耶識自性?為非阿賴耶識自性?若是阿賴耶識自性,云何是彼對治種子?若非阿賴耶識自性,此聞熏習種子所依云何可見?乃至證得諸佛菩提,此聞熏習隨在一種所依轉處,寄在異熟識中,與彼和合俱轉,猶如水乳;然非阿賴耶識,是彼對治種子性故。

聽聞正法所熏成的出世清淨心種,依於阿賴耶識,這聞熏習與阿賴耶的關係,還大可研究:這「聞熏習,為是阿賴耶識自性」呢?「非阿賴耶識自性」呢?「若」說「是阿賴耶識自性」,那它就是雜染法,雜染法只是增長雜染法,決不能自己對治自己,那怎麼「是彼」阿賴耶的能「對治」者的「種子」?若說「非阿賴耶識自性」,那「聞熏習種子」,以賴耶為「所依」的道理,又「云何可見」呢?

聞熏習種子,確是依於賴耶,但卻不可說它以賴耶為自性,能依與所依是不一定同性的。從眾生發心,「至證得諸佛菩提」,這「聞熏習」,「隨在一種所依轉處」,它總是「寄在異熟識中,與彼和合俱轉,猶如水乳」。這就是說:曾聞正法的人,隨他在那一界那一趣,所依異熟的現起之處,聞熏習就寄在那一趣的相續的異熟識中,以賴耶為所依,但並不是賴耶自性。譬如水之與乳,可以融合一味,但乳不是水,水不是乳,二者自性是各別不同的。聞熏習在異熟識中也是這樣,雖融合無間,然聞熏習「非阿賴耶識」自性,反而「是彼」賴耶的能「對治」道的「種子性」。

【附論】淨種的所依,本論說是寄在異熟識中。賴耶是生命(蘊處界)的中心,它執持有色諸根,而遍於根身中轉,所以有處說清淨種是六處中的殊勝功能(有人以為這六處,是說第六意處,並不正確),大乘經中又都說蘊處界中有這勝能。

聞熏習不是賴耶,卻與它和合,這頗不易於理解,也是學者諍論的所在。妄心派以妄識為中心的,這又以妄識的細心賴耶為主體,賴耶與妄染的種子無異無雜(也有不一義),而清淨種子卻寄於其中,不就是賴耶,也不離賴耶,說它是非一非異。真心派是以清淨的心性(如來藏)為中心,這現起虛妄的在纏真心,也可以叫做阿賴耶。它與清淨的稱性功德(淨種)無異無雜(也有不一義),而說一切虛妄熏習,不離於如來藏藏識,然也並非即是真心,結果又是個非一非異。真心派說虛妄熏習是客,真常的如來藏藏識是主體;妄心派說正聞熏習是客,虛妄的異熟藏識才是主體。我們可以看出真妄二派,所說明的事實是一樣的,不過各依其一據點說明罷了。以妄心為主體的,有漏法的產生,很容易說明,而清淨寄於其中,從虛妄而轉成清淨(轉依),就比較困難了。以真心為主體的,無漏法的生起,很容易明白,而雜染覆淨而不染,及依真起妄,又似乎困難了些。我們要研究不同的思想,要知道它們不同的所依,不然,只是滾成一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