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講記-C 出世心異熟不成

C 出世心異熟不成

又即於彼若出世心正現在前,餘世間心皆滅盡故,爾時便應滅離彼趣。若生非想非非想處,無所有處出世間心現在前時,即應二趣悉皆滅離。此出世識不以非想非非想處為所依趣,亦不應以無所有處為所依趣,亦非涅槃為所依趣。

前從界地的不同,辨明賴耶的存在,這裡再就有漏無漏的不同來說。「又即於彼」無色界天上的有情,前五識是沒有的,如果不承認異熟識,那就只有第六意識。這樣,無色界有情,在無漏「出世心正現在前」的時候,除這現前的無漏心外,其「餘」的一切有漏「世間心,皆滅盡」了,也「便應」該「滅離彼」無色界「趣」的異熟,不再繫屬於無色界。異熟總果報體,是建立在識上的,生在某一趣,就有某一趣的異熟識,無色界無漏心現前,如果不立賴耶為異熟體,那就沒有異熟趣的世間心,這豈不就要不由功用,證得無餘涅槃,而超出三界嗎?然而事實上卻並不如此。要避免這重大的過失,應建立異熟賴耶識。

再單從無色界最高級的非想非非想處的有情來說:非非想定,是不能引發無漏慧的,所謂『無漏大王,不在邊地』。因為非非想定的有情,心識闇鈍,觀行微劣的緣故。「若生非想非非想處」,要斷非非想的煩惱,非依下地無所有處等定生起無漏心不可。當這「無所有處出世間心現在前時」,如果沒有異熟識,那它屬於那一趣呢?「即應二趣悉皆滅離」。這無漏的「出世識」,是依無所有處定生,當時沒有非非想繫的有漏心,所以「不以非想非非想處為所依趣」。他還是非想非非想處的有情,所以也「不應以無所有處為所依趣」。又不可說「涅槃為所依趣」,這無漏心現前的時候,還是有餘依的,不是究竟無餘依的涅槃,並且涅槃也不是有情所依的異熟體。這三者皆不可為所依趣,而他必然還有異熟的趣體,這不能不依於異熟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