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增註本)-第六現前地

第六現前地,慧勝住滅定,佛法皆現見,緣起真實性。常寂常悲念,勝出於二乘。

進修到「第六現前地」,約十波羅蜜多的修習說,是般若──「慧」波羅蜜多偏「勝」、圓滿。到這,菩薩「住」於「滅」盡「定」中。滅盡定是最勝的定,有漏的心識,都因定力而不起。如二乘聖者入滅盡定,就以為證於實際,生起入涅槃的意想。《楞伽經》說小乘的醉三昧酒,也就是入滅盡定。所以《般若經》中,佛勸菩薩們,如悲願力不充,不要入滅盡定,免墮小乘。但到了六地菩薩,在般若慧,大悲願的資持下,能入滅盡定,而且於定中現證法性。那時,「佛法皆現」前,了了明「見」,所以叫現前地。在這甚深的空慧中,「緣起真實性」,也就是幻有即空,空即幻有的不二平等,也能深徹照見。第五地雖能達到真俗並觀,但這是極難得的。到第六地,只要『多修無相作意』,就能現證空有無礙的緣起中道。所以六地菩薩,能「常寂」,又能常「常悲念」眾生。常寂是般若的現證,所以這是大悲、般若不二,為大乘的不共勝法,而「勝」過了,超「出」了「二乘」的智證。

六地多修緣起觀。緣起與空相應,所以也到了佛法皆現前──中道的證境。小乘有部說:緣起有四種,有名為一念緣起的,以為十二緣起,不一定約三世說,就是一念心中,也可以安立的。《華嚴經》的〈十地品〉,在說第六地時,廣明緣起,也就說到這一心緣起說,如說:『三界虛妄,但是一心作。十二緣分,是皆依心……』(119)。解說與有部的大致相同。這一法義,在適應唯心論的根機與學風,展開了大乘的唯心論,起著非常的影響,佛法真是不可思議!

註解:

[註 5.119]《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五(大正九‧五五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