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三項 聲聞瑜伽與淨土及秘密瑜伽

第三項 聲聞瑜伽與淨土及秘密瑜伽

佛陀跋陀羅Buddhabhadra所傳的禪,是說一切有部的聲聞瑜伽。在長安時,表現禪師的風格(在罽賓,已是專修的一派),不務外事,引起了長安僧眾的反感,受到擯斥。到江南後,適應當時的佛教需要,也出來主持譯務,以傳譯六十卷的華嚴經,最為著名。修小乘禪觀,傳譯大乘經,在忠於所學者看來,是不免感到希奇的!其實,禪定本是共外道的。引發禪定的方法,不但是不淨觀,就是數息觀(『大毘婆沙論』說是不共的),也還是共世間的,通於大乘、小乘的。由於攝持身心,藉觀想以入定的特性相同(除勝義觀),彼此間多有類似的。所以罽賓的說一切有部者,在大乘盛行,秘密大乘也逐漸興起的時代,除阿毘達磨論師,嚴守傳統,其餘的與大乘都有相當的默契(如以念佛代替界分別)。何況大乘與秘密大乘,本是在固有的佛教中開展起來的!

『出三藏記集』卷九「修行地不淨觀經序」(大正五五‧六六下)說:

「此一部典,名為具足清淨法場」。

「庾伽遮羅浮迷」──瑜伽行地,為這類禪觀集的通稱;「具足清淨法場」,才是這部禪經的別名。具足清淨法場,如屬唐代新譯,就是「圓滿清淨法曼荼羅」。這一名稱,與秘密瑜伽的禪觀集(四曼陀羅之一),完全相同。修行的方法,如二甘露門,四分,都是說一切有部,其實是聲聞佛教所共傳的。而於四分,各分「方便道」、「勝道」──二道,這是從來所不曾有的。什麼是勝道?如說:

「方便勝究竟」(1)

「勝念已成就」(2)

「勝道修止觀,相行念已成」(3)

「功德住升進,彼依勝道起,種種想行義,今當說善聽」(4)

方便道與勝道的差別,是:方便道是加行,重於事相的修習。勝道是正行,重於觀行成就的修習。依數息來說,學習修六法,十六特勝,都是方便道。由修六法,十六特勝,引發見相,觸相,勝妙相,以及作聖行觀以趣證,都是勝道。秘密瑜伽者,每一修法,分為「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實與二道說一致。將修持次第,分為二道來說明、修習,這是西元三、四世紀,罽賓瑜伽師所完成的。還有,這部禪集,不但名為「圓滿清淨法曼荼羅」,經文也常有「曼荼羅」一詞,如『達摩多羅禪經』卷上(大正一五‧三〇八中──下)說:

「一切升進相,殊妙種種印(注意),蓮華眾寶樹,靡麗諸器服,光焰極顯照,無量莊嚴具,慧說為勝道。功德住升進,所起諸妙相,我今當具說,修行者諦聽」。

「於上曼荼羅,純一起眾相,流光參然下,清淨如頗黎。其光交四體,令身極柔軟。又復從身出,漸漸稍流下。隨其善根力,遠近無定相。彼成曼荼羅,勢極還本處」。

「根本種性中,其相三階起:功德住五相,功德進五相,不壞功德二,半壞功德二,盡壞功德一,還復繫心處」。

「住本種性已,流散遍十方,功德十相上,各復一相現。又於流散邊,生諸深妙相:於彼深妙際,復生深妙相。上下輪諸相,亦復如是現。於彼三階處,種種雜相生。自相各已滅,唯彼總相住。諸雜既已無,寂靜行迴轉。此三曼荼羅,境分猶不移,順本功德住,自體如前說」。

又如『經』卷下(大正一五‧三一八上)說:

「修行見無垢,清淨妙相生,譬如水上泡,清淨無障翳。是處觀諸界,各各見自相。……於此眾雜色,修行具足觀,虛空堅固相,彌廣周遍住。難沮踰金剛,金剛慧能壞。於上曼陀羅,則有熱相現,譬如火熾然,能破彼堅固」。

這裏所說的修相,與一些特殊術語,已不是中國的禪師所知。但在秘密瑜伽行者,這些是容易了解的。瑜伽修法與某些術語的共同性,可說明聲聞瑜伽,與秘密瑜伽行者的同源異流,及相互的影響。

再如念佛三昧,觀佛的依正莊嚴,為大乘,特別是淨土與秘密行者所重。這部『禪經』,嚴守聲聞瑜伽傳統,不立念佛觀。但觀心成就,進入(四善根的)「頂」位時,就能見諸佛現前。如『經』卷上(大正一五‧三一三下)說:

「成就暖法已,增進真實觀。見佛身相好,無量諸功德。第一寂滅法,清淨離煩惱,聖眾功德海,甚深無涯底。種種微妙相,現身及境界,見已心歡善,頂法具足相」。

頂善根成就時,雖不修念佛三昧,佛法僧相的依正莊嚴,會自然現前。這在聲聞經論中,還是新發見,大概也是西元三、四世紀,瑜伽師修驗而傳出來的。『攝大乘論本』卷中(大正三一‧一四四上)說:

「前此及法流,皆得見諸佛。了知菩提近,以無難得故」。

這是菩薩見道──清淨增上意樂的瑞相。見道以前,在定心中能見諸佛,這在修行者,信得自身決定成佛。聲聞瑜伽師,於見道前也一樣見佛,是頂──不再退而決定能解脫了。瑜伽師的同樣經驗,聲聞乘與菩薩乘,各為不同的解說而已。那個時代,念佛見佛,見佛成佛,已成為瑜伽師的修持重要內容了。

修不淨觀的,轉入淨觀,觀白骨流光,與大乘禪觀也有近似處,如『經』卷下(大正三五‧三一六下‧三一七中)說:

「謂於不淨緣,白骨流光出。從是次第起,青色妙寶樹,黃赤若鮮白,枝葉花亦然。上服諸瓔珞,種種微妙色,是則名修行,淨解方便相。於彼不淨身,處處莊嚴現,階級次第上,三昧然慧燈,從彼一身出,高廣普周遍。一切餘身起,莊嚴亦如是」。「無量深妙種,一切普周遍,彼決定真實,生如金翅鳥,次起清淨地,平坦極莊嚴」。

在淨解脫中現起的,是怎樣的微妙莊嚴!依正莊嚴的淨土觀,佛身觀,都不過更理想些。主要不同是:聲聞瑜伽者,修得這種經驗,作為入道的助緣。而大乘秘密瑜伽者,是修「天身色」(佛身觀),「淨土」莊嚴,而為自身成佛、登淨土的實證而已。

註解:

[註 116.001]『達摩多羅禪經』卷上(大正一五‧三〇一下)。

[註 116.002]『達摩多羅禪經』卷上(大正一五‧三〇二中)。

[註 116.003]『達摩多羅禪經』卷上(大正一五‧三〇三下)。

[註 116.004]『達摩多羅禪經』卷上(大正一五‧三〇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