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第四節 長老偈‧長老尼偈‧譬喻

第四節 長老偈‧長老尼偈‧譬喻

第一項 長老偈與長老尼偈

「長老偈」Theragāthā,『長老尼偈』Therīgāthā,為『小部』的第八、第九部,是偈集,傳為佛的大弟子──比丘、比丘尼所說。說一切有部Sarvāstivādīn也有這二部(1);依梵本『毘奈耶皮革事』,原文作Sthaviragāthā,Stahavirīgāthā,也就是「上座偈」、「上座尼偈」(2),但沒有翻譯出來。

『長老偈』,共一二七九偈(攝頌作一三六〇偈)(3);另有「序偈」三首,似為後來附入的。全部為二六四位長老,分二一集,是以長老偈的多少──一偈、二偈而分類的。『長老尼偈』共五二二偈,七三位長老尼,分一六集。這兩部偈集,充分表達了古代的出家精神。少欲知足,厭離塵俗生活,而實現解脫自在的境地,有點近於中國禪者的詩偈。在表達精勤的修證中,也有對佛與大弟子的讚仰;對同道或弟子,諄諄的誨勉策勵,又表達了對僧伽清淨的願望。

『長老偈』與『長老尼偈』,誤傳為長老與長老尼所說;其實,是與長老及長老尼有關的偈集。這些偈頌,部分是長老、長老尼所說;有些是敘事詩,如阿那律Anuruddha偈(八九二──九一二偈),是阿那律一生,五十五年修行的記錄。也有對話,如鴦掘魔Aṅgulimāla偈(八六六──八九一偈),為佛與鴦掘魔的對話。古代的伽陀,多數是連敘帶說的。敘述部分,不能不歸於偈頌的傳誦者、集成者。這些偈頌,近代學者K.E.Neumann, R.O.Franke等,推論為出於一人的手筆(4),這是我們所完全不能同意的!兩部偈集的內容,有的與「雜阿含」、「中阿含」相同;與『法句』相同的也不少:決不能說,這些偈都出於一人的手筆。與比丘、比丘尼有關的偈頌,不斷的傳誦出來。除集入「雜阿含」的部分而外,傳誦於教界的還很多。從「九分教」的次第來說,「修多羅」、「祇夜」、「記說」而後,「伽陀」與「優陀那」,就是『義品』、『波羅耶』、『法句』、『上座偈』、『上座尼偈』的集成了。兩部偈集與「阿含」有關的,『長老偈』有:圖片

 〔長老偈〕         〔漢譯阿含〕      〔巴利四部〕
                            相應部六‧一五
 阿難一〇四六偈
                長含遊行經       長部大般涅槃經
                雜含一一九七經     相應部六‧一五
 阿那律九〇五
               長含遊行經       長部大般涅槃經
 優波摩那一八五‧一八六   雜含一一八一      相應部七‧一三
 跋耆子一一九        中含侍者經       相應部九‧五
 三彌提四六         雜含一一〇〇      相應部四‧二二
 左奴四四          雜含一三二五      相應部一〇‧五
 婆耆舍一二〇九──一二七九 雜含一二〇八──一二二一相應部八‧一──一二(5)
 鴦掘魔八六六──八七〇   雜含一〇七七      中部鴦掘魔經
               雜含二五四
 二十億耳六四〇──六四四
               中含沙門二十億耳經
 目犍連一一八七──一二〇八 中含降魔經        中部梵天詩經
 優陀夷六八九──七〇四   中含龍象經        增支部六集‧四三

 賴吒惒羅七六九──七八八  中含賴吒惒羅經      中部賴吒惒羅經
 阿那律九一〇──九一九   中含說本經
 『長老尼偈』與「阿含」相同的,有:
 「長老尼偈」         「漢譯雜阿含經」     「巴利相應部」
 世羅五七──五九       一一九八經        五‧一(6)
 蓮華色二三〇──二三五    一二〇一         五‧五
 蘇摩六〇──六二       一一九九         五‧二
 遮羅一八三── 一八八    一二〇七         五‧八(7)
 尸羅遮羅一九七──二〇三   一二〇六         五‧七(8)
 孫陀利三一二──三三七    一一七八(9)

『長老尼偈』,見於「雜阿含」,而不見於其他的三部,這是佛滅後,尼眾受到上座的貶抑,不再像佛陀的時代了。二部的偈頌,部分與『法句』相同。這可能為根據「雜」、「中」、「法句」的古傳偈頌,從不同的立場,釆錄當時傳誦的偈頌,而更為不同的組集。從名為『上座偈』、『上座尼偈』來說,分別說系Vibhajyavādin與說一切有系的共同傳誦來說,可推定為:上座部Sthavira獨立,而說一切有與分別說部,還沒有再分化時期(約西元前三〇〇頃)所集成的。『上座偈』中,有些是誤傳的,如二五六、二五七偈,是阿浮多Abhibhūta長老。阿浮多是尸棄Śikhi佛弟子,這二偈是阿浮多在梵天說的(10),而今作為釋迦弟子了。有些是較遲的大德,如一四三、一四四偈,是樹提陀娑Jotidāsa。樹提陀娑是優波離Upāli的再傳,陀索迦Dāsaka的弟子(11)。如二九一──二九四偈,是三浮陀Sambhūta。三浮陀,就是北傳的商那和修Sāṇavāsi,為阿難Ānanda的弟子。樹提陀娑與三浮陀,都是七百結集時代的大德。又如三八一──三八二偈的Tekicchakāni,一六九──一七〇偈的Vītaśoka,五三七──五四六偈的Ekavihāriya,都是阿育王Aśoka時代的人(12)。所以「偈」的內容,部分雖是極古的,而編集成部的,是上座部學者。而阿育王以後,(銅鍱部學者)又有過多少的增編。

『長老尼偈』的內容,古老的部分太少。表達自己修證境地的不多,而卻有長篇的敘事詩。如善慧尼Sumedhā七五偈;伊師達尼Isidāsī四八偈;尸跋尼Subhā三四偈;翅舍憍答彌尼Kisāgotāmī一一偈:這些,都是據傳說的事緣,而改作為偈頌的。長篇的敘事偈,成立遲一些吧(13)

說一切有部所傳,有『世羅尼偈』Selagāthā。『長老尼偈』也有世羅尼的偈,但在『雜阿含經』及『相應部』中,作阿臈毘Aḷavikā尼的偈(14)。別有尸羅尼偈五偈半(15),這是最有名的偈頌。『世羅尼偈』,不知是否就是『雜阿含經』的尸羅尼偈;說一切有部本沒有傳來,現在也無法確定的了!

註解:

[註 94.001]『雜阿含經』卷四九(大正二‧三六二下)。梵本『毘奈耶皮革事』(N.Dutt:Gilgit manuscripts Ⅲ,part 4, p.188)

[註 94.002]『雜阿含經』卷四九(大正二‧三六二下)。梵本『毘奈耶皮革事』(N.Dutt:Gilgit manuscripts Ⅲ,part 4, p.188)

[註 94.003]『長老偈』「大集」(南傳二五‧三三〇)。

[註 94.004]前田惠學『原始佛教聖典之成立史研究』所引述(七三三)。

[註 94.005]內容相同,次第不完全相合。

[註 94.006]『雜阿含經』與『相應部』,都作阿臈毘尼。

[註 94.007]『雜阿含經』與『相應部』,都作尸(利)沙(婆)遮羅。

[註 94.008]『雜阿含經』與『相應部』,都作優婆遮羅。

[註 94.009]後分長行,在『長老尼偈』,化為偈頌。

[註 94.010]『相應部』「梵天相應」(南傳一二‧二六五)。

[註 94.011]《摩訶僧祇律》卷三二(大正二二‧四九三上)。

[註 94.012]前田惠學『原始佛教聖典之成立史研究』所引述(七三四)。

[註 94.013]後分長行,在『長老尼偈』,化為偈頌。

[註 94.014]『雜阿含經』與『相應部』,都作阿臈毘尼。

[註 94.015]『雜阿含經』卷四五(大正二‧三二七中)。『相應部』「比丘尼相應」(南傳一二‧二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