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大師年譜-民國三十三年

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癸未──甲申),大師五十六歲。

一月三日,大師任歧山寺住持(海廿五、三「大師弘化行蹤」)。

九日,大師於衡陽社會服務處,開講《心經》(海廿五、三「大師弘化行蹤」)。

大師還抵桂林。十七日,於佛教會開講《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一週而畢(海廿五、三「大師弘化行蹤」)。

二十五日(「甲申元旦」),大師以詩〈書感〉:

『五夜陣風獅子吼,四鄰鞭爆海潮音。大聲沸湧新年瑞,交織人天祝瑞心』!

《獅子吼》,巨贊前年創辦之刊物也。巨贊和之:

『入佛常懷援引德,榕城今又值雷音。魔強法弱澆風急,整頓僧規仰勝心』!

『獨秀峰孤灕水涸,山門何幸滿清音!獅弦豈入時人調,大地沈沈春有心』。

巨贊初欲從大師為弟子,大師介紹令從老友玉皇出家;「援引德」者即此。大師還重慶。去湘桂前,大師號召各省佛教代表,來集陪都,除呼籲取銷「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實施辦法」,且呼籲組成中國佛教會(海廿四、十二「佛教新聞」)。

迨西南歸來,中佛會之組立,迄未實現。則以政府中內政部意在提產;而部分信佛者,如戴季陶、屈文六之流,復多方阻撓其間。外摧內腐,致不易成功。

二月十三日,大師為王普照序《舍利佛塔祕行鈔》於渝(文)。

三月十五日,大師訪教育部長陳立夫,商漢院員生緩役事,得其允可。大師訪軍政部長,以全國僧侶免役以事救護工作為請(與海定書七)。

是日,大師作〈轉移風氣運動的原則〉,主:

『一、以今融古成民族文化思潮;

二、以中融外成國際文化思潮;

三、以義融利成道德文化思潮;

四、以雅融俗成進步文化思潮』。

大師應中央文化委員會約,講「佛學與文化」,程心勉記(海廿五、五──六「點滴」)。大師回縉雲山。

四月,海潮音移衡陽花藥寺編發。當大師抵衡時,以孫爾昌、越培元之請求與贊助,乃移衡(茗山〈痛哭老人〉)。

五月十四日,顧一樵次長陪印度大學校長羅達克利西那,來訪大師於縉雲山。大師集合全院歡迎,贈之以詩(弘悲〈漢藏教理院歡迎羅達克利西那先生記〉):

『自昔佛曾華貫注,乃今儒與梵交流。人間共感相爭苦,永締和平祝此遊』!

六月(「甲申五月」),司法行政部彭養光、陳觀聖等,迎大師至部,講「佛法之內容及佛學理論之研究」。大師偕彭養光,於高根岩觀瀑(詩存續集;詩存外集;海二十五、九──十「佛教新聞」)。

十二日,行政院指令軍政部,准免漢僧服常備兵役(海二十五、九──十〈漢僧免服常備兵役〉)。此由清定(黃埔軍校生,新從澄一出家)及吳致誠,以四川省佛教會及重慶市佛教會名義請求而成。大師於三月中,疊訪軍政部,後感免役為難,乃作「叢林、學院免役,小廟服役」之呈請。大師呈上(中間擱置而取回),適清定等要求成功。緣斯引起川僧一時之誤會。

七月十五日,大師復美國紐約宗教聯合會姜摩西書(文)。

時衡陽陷敵,福善奉海潮音移貴陽黔明寺編發(海廿五、九──十「佛教新聞」)。

八月八日,大雨新涼。大師以陳銘樞、黃懺華、潘懷素、張劍峰等來山,召開座談會,以「佛法能否改善現實社會」為題。陳銘樞仍不改內院──比丘行必頭陀,住必蘭若──之僻論(文)。

九日,大師患輕中風(海廿五、十一──十二「點滴」)。緇素聞者,咸為大師體健關心。在山養疴數月,始告康復。屈文六來山探病,時症已大減。屈語大師以『萬緣放下』。大師笑謂:『吾幾曾提起』!蓋大師不以體健為慮,惟以未能組整佛教為憾。

九月,國立燉煌藝術研究所,函聘大師為設計委員(海廿五、十一──十二「國立燉煌藝研所延聘太虛大師」)。

是秋,大師病前編集《人生佛教》目次,囑妙欽集理為學僧講之。其「代序」及「人生佛教之層次」,則秋季開學,大師勉於病中講出。

時以楊嘉駱之引發,塵空奉大師命,檢讀大師著述,初有編纂《全書》之議

初冬,蔣主席來遊縉雲山,經國、緯國從行,與大師晤談。

大師去重慶,駐錫「太寓」(是夏新建)。

獨山淪陷,海潮音乃移來重慶太寓編發。年來轉輾移徙,備歷艱困,福善終得稱其所職!福善雖不如大師內有悟入,而風度頗類大師青年時代,大師亦以是器之(慟福善;海廿六、一「首頁」)。